“既游且购”看变迁——写在2015年国庆节长假收官之际
(记者钱春弦、王蔚、周慧敏、罗鑫)7日下午,国家旅游局总值班室,副局长王晓峰签署了国庆节第七号值班简报。第37个黄金周长假画上圆满的句号。
从2000年国庆节到2015年国庆节,15年弹指一挥间,旅游休闲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中秋国庆期间,湖北公务员王敏馨请了年假,将黄金周拼成半个月假期去了埃及。“金字塔真的很壮观。拼假取代加班,这是最大变化。"
“五年前,假期或黄金周,还有不少人愿意加一天班拿两天工资,有的还抢着拿加班费;现在除非摆脱不了的工作,很多人已不再愿意加班。休闲娱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对记者说,按国际惯例,国家从城市开始进入休闲时代。“为挣钱而加班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
这一观念变化,国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我国也是从人均GDP进入3000美元之后,休闲娱乐观念开始出现。”楼嘉军说,“2008年以后,我国整体上出现城市居民追求生活休闲化发展趋势。”
同程旅游大数据显示,中秋节国庆节,有将近四成出游人群选择拼假出游,比例与往年相比显著提高。“拼假族”首选方式为拼假三天、变“黄金双周”,这一人群占比达到12%;在黄金周中出游、选择向后拼假1至2天的约占10%。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旅游业表明,“工作中国”加快向“享受美好生活的中国”转变,这一转变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和就业发展。“旅游是在享受美好生活中,创造新的工作机会,使社会环境更美好。”
他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国经济增长率约为7%,国内旅游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2%。这说明我们已经达到一个转折点,可以由偏重于工作转向更加注重美好生活的体验。“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在享受美好生活同时,可以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正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5+2”生活模式:城市与乡村关系现代之变
“十一”黄金周,天津宝坻的赵家湾、石辛庄、牛庄子等20个旅游特色村全部开张纳客。“越来越多的北京人来天津旅游,更愿意到天津周边区县走走转转,品尝、购买特色有机农产品,体验农家乐事。”北京旅游商会会长徐经仪说。
世界各地,尤其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或农家乐受到旅游者共同青睐。我国农家乐起步迟但发展迅速,尤其是黄金周制度,推动农家乐持续升温。“留住乡愁”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成为都市人梦想。
“我国乡村旅游初步形成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发展格局,成为城镇居民‘5+2’生活模式的主要载体和国内旅游发展的主战场。”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说,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增长高于20%。2014年,全国190多万农家乐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3,营业收入3200亿元,带动3300多万农民受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利用闲置房屋及生产资料开展旅游经营,改变了千百年来单一依靠农业的发展模式。不少乡村通过引进现代旅游企业,改变了封闭落后状态,从小生产方式跃入现代公司。
“乡村旅游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三产。6.7亿农业人口的福祉与7亿城市人口的生活品质自然融通。城乡联动、乡城互动,成为消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二元结构的市场之桥。”李金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