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的力量——改革开放40年变迁系列述评经济篇

11.12.2018  13:31

  这是唤醒东方大国的澎湃力量——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震响在古老的东方,将沉睡的中国唤醒。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蛇口工业区的“开山第一炮”,多哈敲响的中国“入世锤”……一个个改革开放的历史印记标识着辉煌40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唤醒东方:深刻变革激发活力创造力奔涌

  1个小时能干什么?

  对53岁的山西农民谢明生而言,40年前只有13岁的他靠双手和镰刀1个小时能割1小垄麦子,即使“快手”的父亲一天也割不完一亩。如今,他指挥两台收割机1小时能收完20亩小麦。

  “小时候最不想干的就是夏天割麦子,太阳晒得脸脱皮,麦芒刺得浑身痒。”谢明生说,1992年村里开始出现拖拉机等现代农机,割麦子的时间越来越短。“很难想象,以前我们一家6口要干半个月的活,现在只要1小时。

  当中华大地上农业巨变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疾驰的改革开放列车也在改变世界对中国经济的认知。

  1个小时,在1978年中国能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100多万元,到2017年增至94亿元。近230倍的跃升背后,是40年来中国经济凭借年均9.5%的增速,总量从不足3700亿元到82.7万亿元的历史跨越。

  1个小时,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计算,中国生产出了大约1.4亿斤粮食,新登记企业近700户,约1542个城镇居民走上工作岗位,移动支付约230亿元,收发快递近460万件,交易了超过30亿元贸易额……

  1小时里的中国变迁,折射一个东方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制度活力和生命力。

  把时间的轴线拉回到40年前——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华巨轮驶入历史新航道。

  改革从农村发轫,向城市推进,市场经济的大门由此打开;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喷涌而出,演化成推动制度变革的强大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40年风云激荡,每一轮大发展大飞跃,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

  40年栉风沐雨,每一次解决发展难题,都依靠党带领全体人民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发出新一轮改革动员令,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快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进程。

  2008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沉着冷静应对,坚定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国防军队等各个领域改革全面推开;

  面对经济发展转轨和复杂外部环境,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当过放牛娃,开过照相馆,办过电冰箱配件厂,研究过装潢材料,造过摩托车——1998年,历经多次创业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造汽车之路。

  “遇到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才有我们这些人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机会。”李书福说。1998年第一辆车下线,2010年8月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权,今年2月收购戴姆勒公司9.69%股份……吉利汽车迎来大发展。

  40年来,市场主体数量从不足50万户增加到1亿户以上;2017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83.5万亿元,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商品短缺和凭证供应时代一去不复返……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条思想红线贯穿始终,改革开放以雷霆万钧之势在东方大地展开,迸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大国转型:发展思路转变引领经济质变

  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在四川境内汇入长江,是国内唯一一条未被开发的长江支流,生态价值弥足珍贵。

  今年2月,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签署协议,按照1:5:4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分配比例为3:4:3,为三省共同守护一江清水建立了机制保障。

  中华民族母亲河发展道路的转变,折射着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型。

  伴随经济引擎的高速旋转,结构性矛盾加剧,产能过剩、风险上升、环境恶化、资源瓶颈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到新发展理念……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实践更为全面。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进入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正在绘就。

  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深圳南山,杭州的互联网、合肥的人工智能、西安的航空航天、贵州的大数据、长春的生物医药……今日中国,一个个创新高地正在崛起,一个个新兴产业集群蓬勃生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数字印证着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内生质变——

  2017年,全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比重的15.7%,创新驱动指数比上年增长13.4%,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1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9%;

  2018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至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一个指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加快构建,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正在发轫。

  塑造空间:在内外联动格局重塑中赢得更大发展

  几十年前,吉林省吉林市孤店子镇还是一片荒草甸。如今,荒地上建起村屯,村屯发展为城镇,优质稻米生产、精深农产品加工、温泉冰雪旅游三产融合发展,孤店子镇打响了名气。

  这是人类史上城镇化变革的伟大奇迹:

  17.9%到58.5%,这是40年中国城镇化率的变化。2013年至2017年间,就有8000多万农村转移人口成为市民,昔日“乡村中国”快速迈向“城镇中国”。

  40年前,改革开放打破桎梏,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动大潮塑造着充满活力的中国;

  进入新时代,以深化改革撬动,乡村振兴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相得益彰,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刻下深深印记。

  40年来,中国城乡区域空间格局不断打开,释放出空前巨大的发展潜力——

  新世纪以来,面对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形势,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逐步形成。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察局驭势,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统筹国内国际、协调国内区域发展新格局……

  40年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世界共同成长、共享机遇——

  不久前结束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来自五大洲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云集,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

  “200多家《财富》500强企业在进口博览会租用了展位,就如同全球经济本身。”美国《华尔街日报》如此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引领一个开放大国加快走向世界。

  “卡特彼勒1975年进入中国,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升级和城镇化深入,更多机遇在不断涌现。”美国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陈其华说。

  世界大变局,中国大发展。来自中国的开放新信号令全球瞩目。

  逆市上扬!2018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约为4700亿美元,同比骤降41%;同期,中国吸引外资额度增长6%,超过7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

  一次性提升32位!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营商环境报告,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称赞中国相关领域改革“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

  十月的南粤大地,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地标——深圳。

  总书记坚定有力地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同舟共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  ——习近平主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重要讲话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  2018年12月10日04: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伙伴精神是二十国集团最宝贵的财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二十国集团成员都应该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习近平主席日前出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面对重重挑战,二十国集团成员既要增强紧迫感,也要保持理性,登高望远,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纷纷肯定中国在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伙伴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0年来,我们同舟共济、勠力同心,推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深渊,走上了复苏增长的轨道。10年后,我们应该再次拿出勇气,展示战略视野,引领世界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10年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机制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生,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利时杂志《走进比利时》总编辑弗朗索瓦·曼森认为,“10年来,二十国集团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泥潭,重新步入增长轨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伙伴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古谢夫十分认同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伙伴精神。他说,“二十国集团成员只有加强联系,协调立场,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带来的危机。

  南非国民议会事务主席弗洛里克表示,“面对当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造成的经济全球化受阻,只有坚持伙伴精神,才能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弗洛里克十分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为这正是伙伴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同为地球村居民,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伙伴精神是二十国集团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选择。”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教授保罗·罗贝尔对习近平主席的这句话记忆犹新。罗贝尔表示,历史反复证明了伙伴精神的重要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正是二十国集团成员秉持伙伴精神,齐心协力将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的轨道。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认为,贸易与投资往来让世界各国日益融合,国与国之间需要相互信任,而非彼此猜忌,需要同舟共济,而非以邻为壑。在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沉渣泛起时,习近平主席提倡伙伴精神,高瞻远瞩,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只有加强政策协调,才能使世界经济更加均衡发展

  习近平主席强调,“各方应该坚持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三位一体’的政策工具,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加强政策协调,既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也是主要经济体理应担负的责任。

  总结二十国集团发展历程,多边主义、平等协商、合作共赢是应对重大危机的制胜手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二十国集团成员都应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相处之道,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旗帜鲜明地维护多边体制。南非外交部亚澳司司长根戈表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体制受到冲击,加强团结合作愈发重要。“只有加强政策协调,才能使世界经济更加均衡发展。中国在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称道。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经济学家江原规由表示,世界重要经济体协调意愿不足、国际合作动力减弱,各国都应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相互协调,探索符合共同利益的解决之道,这对于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十分重要。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国面临经济发展、金融稳定、气候变化等挑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宏观政策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更为明显,中国为区域稳定和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推动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

  习近平主席指出,“发达经济体在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时,应该更加关注并努力减少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十五轮份额总检查应该按期完成,国际货币体系应该继续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要构筑更加牢固的全球金融安全网。

  曾在日本中央银行工作多年的日本帝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露口洋介说,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持续推进和深化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将推动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丁·赫瓒帕认为,面对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局势,各国要注意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而言,中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期待未来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南非自由州经贸专业联合会主席瑞奇·马兹表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可以降低以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世界经济增量的拉动作用突出。加强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让其充分参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建设,并保证其主张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能更好地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国际金融的安全。

  自2016年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已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央行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其中一些欧元区国家还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这表明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正不断上升。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表示,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为世界贸易市场提供另一种结算工具。中国及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更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建设,确保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大西广说,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障发展中国家稳定发展,也将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利益。中国一直坚持维护世界自由贸易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杨迅、任彦、曲颂、李滢嫣、陈效卫、林芮、刘军国、刘天亮、丁雪真、高石、黄培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