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2022年北京冬奥会气象预报服务团队
冬奥雪场“风云守望者”——走近2022年北京冬奥会气象预报服务团队
本报记者 郭静原
姬雪帅(左)和队友们搭起支架,用红外测温仪测量雪温。本报记者 郭静原摄1月26日上午,正在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区气象局驻训的预报员刘华悦接到紧急通知,队友张宇在崇礼雪场进行野外观测时,被观测仪器砸伤,不得不前往医院检查治疗,接下来的观测任务需要他顶上。“其实张宇前两天就被砸伤了,可他一直忍着,带伤坚持工作。”刘华悦说。
这两年,在崇礼冬训的不止有运动员,还有气象预报员。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北京、张家口举行。这届冬奥会也将是设项最多的一届,共有109个小项。其中,冰上项目占比约30%,雪上项目约占70%。张家口崇礼赛区承担了大多数的室外雪上项目。
“气象条件是冬奥成功举办的一个关键因素。”河北省气象台副台长王宗敏说,尤其是在室外举办的雪上运动项目,受气象条件制约较大,风速风力、气温雪温等都有可能影响赛事安排、运动员成绩和人身安全。不仅如此,与往届冬奥会举办地的海洋性气候不同,这也是首次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城市举办冬奥会。张家口市气象台副台长郭宏坦言,气象服务与保障难度较往届只增不减。
在2018年年初,第一批河北赛区气象预报服务团队就进入崇礼开展实战训练,如今团队已扩充至36人。他们都是来自国家气象中心及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的中青年气象预报技术骨干。
1月6日至3月18日,河北赛区2019年冬训紧锣密鼓地开展。团队每12人分成红黄白3支队伍,每12天在河北省气象台(石家庄)、张家口市气象局和崇礼区气象局3个驻地进行转场训练。
“山连山,连绵不断。沟套沟,其数无穷。”这是当地人口中的崇礼。除了极其复杂的地形条件外,崇礼周边地区均为半干旱区,崇礼却属于半湿润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了当地特殊的“小气候”,低温、大风等恶劣天气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在崇礼区云顶雪场,身着防寒服、戴着雪镜和防风口罩的红队成员姬雪帅正用红外测温仪测量雪温后记录下数据。紧接着,他还要和队友用手持气象测量仪测量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等多个项目。“各个赛道的不同位置都要测,为的是熟悉赛场气象环境,积累数据和经验不断完善天气预报产品。每次上山观测四五个小时,行走将近两万步。”姬雪帅说。
“崇礼的山路很特别,石头连着松软的土,间杂生长着灌木杂草,有时候一趟山路走下来,鞋子都烂了。手拿着测量仪器没几秒钟就冻僵了,但我们必须坚持住。”高强度的工作让刘华悦倍感压力,临近春节,家在石家庄的他还没心思考虑回家过年的事。
如今,这支气象预报服务团队已正式开始为29个赛区站点提供天气预报;面向气象服务保障科技攻关需求,河北省气象局已建成赛区高影响天气个例库,正在开展赛区预报指标体系研建工作。这些都让我们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了更多信心和底气。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