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京津冀农业将基本实现结构互补互促市场互联互通

14.08.2016  08:38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曹智)日前,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与京津农业基本实现农业结构互补互促、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市场体系互联互通、要素配置对接对流。

到2020年,我省农产品供应能力明显增强,与京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

菜篮子”产品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供京“菜篮子”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肉蛋奶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1。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以上。

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例达到6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75,蔬菜设施生产比重达到65%以上,养殖业规模化比重达到6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到2020年,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效益明显提升。到2020年,区域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年均增长达到8%以上,与京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到1.7:1,区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缩小到2.6:1。

稳定粮食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做大做强加工业,强化市场流通

稳定粮食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建成340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核心区,提升全程机械化和防灾减灾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在670亿斤以上,小麦生产能力稳定在270亿斤以上,保证省内供需基本平衡。

强化“菜篮子”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围绕市场需求,突出精细果菜和特色高端叶菜,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指导设施蔬菜大县开展单品规模争创全国第一大县、全省第一大县活动,加快环京津蔬菜保障基地建设。到202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产量9000万吨,肉类、禽蛋分别达到470万吨和 380万吨。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00家、总数达到400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6万亿元以上。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行动,积极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及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覆盖全部农业县,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强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改扩建一批农产品产地市场,提升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设产后处理和储运体系,形成各具特色和功能的农产品集散地。到2020年,每市至少建设一座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50个,培育一批优势产业知名品牌,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实施结构节水、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巩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和成熟模式,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由项目化向制度化转变。到2020年实现农田节水43.5亿立方米,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秸秆和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草原盖度达到71%以上。

加快科技成果承接转化。积极承接京津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成果,推进京津成果孵化转化。到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种子企业销售额突破50亿元,育成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发展智慧农业,开展农业物联网试点,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云平台,为各类农业企业物联网应用提供标准接入。到2020年,全省“互联网+农业”信息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信息化率达到52%。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