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义务放电影千余场 甘当文化鼓手敢立“生死状”

04.11.2014  12:57

饶昌东正在写诗词。资料图片

  在贵阳花溪,有一位老人总是活跃在农村田间地头,活跃在社区街头巷尾。他把文化带进大山,将荧屏搬进青岩古镇,用双肩搭起流动电影院,为基层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他就是饶昌东,在这里,他和他的老年电影放映队家喻户晓。

  曾经任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电影部主任的饶昌东是贵州最早接触电影放映的一批人之一。70年代,在一次下乡放电影时,他遇到车祸瘫痪在床,却坚持在病床前维修放映机,三年后他以顽强的毅力奇迹般地站了起来。退休后他回到了故乡花溪区青岩镇,结合自己从事电影工作四十多年的专业优势,和几位退休老人一起成立了“德昌民老年电影队”,免费为群众放电影。因为下乡放映常有意外,饶昌东等人干脆签了“生死状”,承诺所有的意外由自己负责。十几年来,他们坚持自掏腰包为村民义务放映电影千余场,还成为当地诗书画的普及使者,被称为“古镇文化轻骑兵”。

  1.遇车祸瘫痪在床仍修放映机勤奋努力终成"电影专家"

  这个秋天,往事流水般在饶昌东脑海里流过,不少“大事”历历在目。这个71岁的的电影机械专家万万没想到,从电影到诗词、书画,虽然文化的载体一直在变化,但他和大伙们仍然是“古镇文化轻骑兵”。

  饶昌东是贵州最早接触电影放映的那一批人之一,在五六十年代,他就加入了电影放映队,1966年,他曾和朋友率一支电影放映队从贵阳徒步放映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这段时间的放电影经历给饶昌东留下了极为震撼的回忆。有一次放完一部战争电影,他正准备收银幕时,观众们突然蜂拥到了银幕下面,开始四处寻找。饶昌东好奇地问他们找什么,他们说在找电影里的子弹壳。那一刻,饶昌东心里五味杂陈,既好笑又难过。听说晚上要放电影,很多地方的村民大清早就去排队占位置,期望站在前面一点。他知道,电影对于这些村民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