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观察②--- 民营经济内在活力释放

28.07.2014  10:07

上半年我市民营经济综合指标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新登记内资企业1.8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81.9%;注册资本达到647.01亿元,增幅达到166.6%

截至6月末,我市共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7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量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

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为企业担保19787笔,累计担保金额810.2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本报首席记者 靳晓磊

今年上半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实现1385亿元,增长8.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1%;民营经济综合指标排位居全省第一。

这份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带领各级各相关部门不断深化改革、改善环境、主动服务形成的强大支撑,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

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活力。如果把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紧箍”一个个解下来,民营经济蕴藏的内在活力就会争先恐后迸发出来。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工商登记、行政审批、投资体制等各项改革,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鼓劲、铺路,不断激发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今年3月份,河北和恒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艳文,在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分局顺利办理了营业执照。“按以前的政策,资金到位后需要验资、办理相关手续,资金留滞时间比较长,影响公司启动。”她说,受惠于新实行的注册资本“认缴制”,她在极短时间内便办成了营业执照。

注册资本“认缴制”,是我市工商系统放宽公司注册登记条件的一次有力改革,进一步降低了注册登记的门槛。此次改革,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一口气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首次出资比例”、“货币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期限”四个方面的限制,放开了新公司注册的“手脚”。

根据市工商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新登记内资企业1.8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81.9%;注册资本达到647.01亿元,同比增加404.3亿元,增幅达到166.6%。

同时,我市大力破除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放宽了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坚持“非禁即入、非禁即准”,对国家没有明令限制的,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都允许民营企业经营,进一步做大了民营经济总量。到6月末,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5.6%。

为进一步激活企业,近日,我市还按照省民营经济“一会一文件”要求,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项政策的出台,将为我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释放全民创业新激情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一种激情,一座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千千万万创业者的“托举”。

今年上半年,我市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落实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以实际行动尊商、亲商、重商、扶商、兴商,充分释放创业潜能,努力使石家庄成为创业者的“热土”。

河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小马今年毕业,虽然其父母早已开始为他的就业“奔忙”,但小马却和同学对平面设计市场进行了多次考察,“我们打算开一家平面设计公司,自主创业。”小马说,“现在办公司的门槛降低了,创业的环境又这么好,更激发了我们年轻人的创业热情。

为进一步鼓励、推进全民创业,上半年,我市在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创业素质的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实施宽松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实现就业、创业。

其中,先后开展了2014年度“创业服务高校行”、“创业服务进社区”、“就业创业服务进高墙”等项活动,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推动全民创业的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大力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坚决打击欺行霸市、阻工扰企、制假售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上半年,全市共检查农资经营户1.5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33户,查处农资案件241起;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267件,其中“傍名牌”案件14件;办结商标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案件99件。

不断优化的外部环境,让全社会掀起了创业高潮。如今,从街头常见的小饭店、理发店,到技术性更强的工业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大小小的各类民营企业,已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风头正劲的小微企业,不仅见证了普通人的创业活力和激情,也让这座城市更加绚烂。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市共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7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803户,增幅11.4%,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量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

助力民企跑出加速度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面对难题,我市对民营经济始终坚持一视同仁,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积极破解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融资难”是我市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之一,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中的小微企业来说,资金甚至成为其能否继续生存的主要因素。

对此,我市高度关注并着力破解“融资难”,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深化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探索建立以园区、商会为单位的信用保障机制,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上半年,我市制定了《2014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工作安排》,按照明确的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积极开展扶助中小微企业行动。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为企业获取发展资金。其中,上报河北华鹿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河北华润药业有限公司等8个项目,申请2014年省级中小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项目补助。

大力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179家融资性担保机构,获得行政许可;新增担保3168笔,新增担保金额151.3亿元;累计为企业担保19787笔,累计担保金额810.2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深化银企对接工作。其中,仅在工信系统,便组织全市范围的政银企对接会1次,提供融资项目636个,融资需求243亿元;协调中国银行与栾城县医药化工园区对接,协议贷款2亿元;协调中国建设银行与赞皇县土特产合作社对接,达成融资意向金额2亿元。

面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共性问题,我市还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推动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竭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我市更注重引导民营经济“提档升级”,努力向“科技型、创新型”发展,使得全市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兴业创业的热情不断高涨。

上半年以来,我市大力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能源、医疗、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努力打造一批活力迸发、高成长性和竞争力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

鼓励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瞄准最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产品,提档升级,利用资本市场把企业做大,多家民企已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我市还大力实施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涌现出了一批颇具潜力的“小巨人”企业。

同时,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公共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功能完善、业绩突出、运行规范、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先进典型。其中,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石家庄高新区日中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4家企业,已获得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强产业集群、促进县域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高我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构建规范、有效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我市现已申报了省级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6个。

这些专业性研发中心的日益完备,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企业也将在引领产业发展、壮大集群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我市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