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项目同场竞秀 50亿资金透明分配——2015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追踪

16.07.2015  10:22
  财政部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3日向社会公示了2015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的项目名单,834个项目将获得总额50亿元的中央财政支持。其中,奖励类项目183个。

    

  作为中央层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唯一一笔专项资金,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无疑是众多文化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也因此在资金分配上备受关注。记者现场跟踪了2015年专项资金的项目评审全过程,项目评审的一个个细节生动展示了新预算法下中央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改革探索。

  

  资金透明分配专家严格评选

  

  此次财政部文资办公示的拟支持项目,并非由主管部门研究“敲定”,而是由专家“打分”评选。严格的评审程序,最大限度确保竞争性分配资金客观公正。

  

  “5月26日接到电话,27日中午就赶到北京,下午被集中送到河北张家口蔚县参加闭门评审。”对于自己被抽中作为评审专家,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傅才武感到有些意外。

  

  参与专家都是从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商务部等部门推荐的150多人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今年最终确定的23名评审专家,直到28日上午开始评审时才首次接触到申报项目的“庐山真面目”。

  

  5月28日至30日为期3天的评审会上,专家们被现场分组,每组企业申报项目打乱地域按产业方向分类,确保专家事先无法获知打分项目信息,企业也没有机会提前找专家“做工作”。评审现场全程有纪检人员监督。

  

  财政部文资办副主任董德刚说,为确保资金分配公平公开,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分配中进行了诸多创新,如很早就在网上向社会公布申报材料清单、从2012年起对专项资金分配引入专家评审。今年不仅将申报时间提前,还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审核和专家评审等方面规定。

  

  网上公开部署申报、向全社会公开具体条件要求。河北财政厅教科文处副处长吴会香对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公开性印象深刻:“原先中央到地方层层通知,现在通知网上一挂,有的企业知道信息比我们还快。信息公开解决了申报公平的问题。

  

  新增加的合规性审查旨在确保项目更规范合规。董德刚介绍,企业申报项目进入专家评审前要“过五关斩六将”,先是地方主管部门初评关,接着是地方专员办初审关,送到财政部后还要过合规性审核关。除奖励类项目外,今年各地初审后上报的2026个项目,最终在合规性审核中刷掉400多个,确保项目评选“优中选优”。

  

  八大领域受益新增小微企业

  

  根据今年申报通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八大领域,包括继续加大对文化金融合作的支持力度;在16个省市试点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开展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影视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今年八大重点领域,既有延续以前年度项目,也有新增项目。”董德刚说,去年中央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等一系列文件都提出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但在国家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大背景下,很难新增设专项,因此这些内容也都并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范围。

  

  傅才武注意到,今年申报企业中,小微文化企业数量明显增多。“文化企业大部分是小微企业,支持成长性良好、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小微和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有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他说。

  

  董德刚说,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资金分配会考虑地区和产业平衡。据悉,专家打分的一项重要依据是项目是否体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引入专家评审,就是为了发挥专家专业优势和独立性,通过严格精挑细选,将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挑出来。”董德刚说。

  

  撬动社会资金严格绩效审计

  

  从2008年成立之初的10亿元,到2015年的50亿元,不断增加的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释放出中央对文化产业发展更大力度的支持。

  

  但相对于国内文化产业市场的巨大资金需求,仅靠中央投入远远不能满足。

  

  傅才武说,要实现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目标,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要达到GDP的5%,即便以2014年GDP计算也要达到3万亿元的增加值,而去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只有1.8万亿元,今年即便达到2万亿元,距离支柱产业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金不足就需要深化改革。一方面要严格专项资金审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入一起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评审专家、中国进出口银行产品创新部创新处处长陈卫红对记者说。

  

  陈卫红此次重点评审申请财政贴息项目。她介绍,她所在组的5名专家根据申请企业资产、营利、团队、业绩和履约能力等各方面情况严格打分,让她眼前一亮的是今年对企业申报要求更严,与以往企业只需提供单据相比,今年还要求银行为企业出具付息单并加盖公章,用银行信誉为企业申报增加一重保障。

  

  董德刚表示,下一步文资办会加大对贴息项目的支持,鼓励更多企业享受到融资服务,为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还会在担保等其他金融杠杆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加大对地方文化产业基金等的扶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合作,并加强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和审计监管,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