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协同大局 谱写燕赵新篇——河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纪实
2014年6月18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1次会议提出,对看准的事情要先做起来,对符合目标导向、现实急需、具备条件的领域要先行启动……要求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进,力争率先取得突破。
俯瞰京津冀,一幅以密布环绕的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呈多节点、网格状的交通网蓝图正徐徐铺开,犹如一颗巨钻熠熠生辉。
2018年年底通车运营的太行山高速公路,为这张蓝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条高速公路,让太行山区与北京的距离大大拉近,张家口进京时间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蔚县、武安的小米,阜平、赞皇的大枣,唐县、平山的核桃……这些太行山土特产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运输到京津等城市。
交通是协同发展的“先行官”——
5年来,河北省围绕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需要,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省内高速公路和铁路总里程均居全国前列。
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河北省与京津先后联手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对接路”,总里程超过了1600公里。
“轨道上的京津冀”雏形初现。津保城际、张唐铁路、石济客专建成通车,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开通,京张高铁、崇礼铁路、京雄城际铁路、京哈高铁以及京唐、京滨铁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全力推进。
立体化的交通网加快形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北戴河机场、承德机场投入运营。渤海津冀港口公司、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推进了津冀港口集群化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塞罕坝,这抹“中国绿”,在过去一年多里让世界为之惊艳。
2017年12月5日晚,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第三届世界环境大会颁奖现场,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建设者代表高高举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奖“地球卫士奖”的奖杯。在荒原上建起百万亩人工林海,这绿色奇迹的背后是河北为京津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的使命与担当。
绿色在扩展、蓝天在增多、河流在变清,京津冀携手防治污染、共护碧水蓝天,构建起共建共享、标本兼治的生态保障机制,为永续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河北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提前超额完成“6643”工程,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2018年,河北省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平均优良天数为208天,同比增加6天,空气质量为6年来最好。
拿出对待生命的态度。河北省与京津建立潮白河、引滦入津等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深入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5年来,全省累计植树造林307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
5年来,河北省借力京津的产业优势和科技资源,加强上下游合作,推进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理顺产业发展链条,改造提升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在沧州,随着北汽集团华北(黄骅)汽车产业基地、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竣工投产,新一代ix35、悦纳、北汽新能源407EV物流车等车型的陆续量产,千亿级汽车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在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石家庄,共计5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投入运营了张北云联数据中心、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润泽国际信息港、华为廊坊云计算基地等一批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的服务器达30多万台。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为河北省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河北省产业结构由五年前的11.9:52:36.1的二三一结构,调整为2018年的9.3:44.5:46.2的三二一结构,服务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0.1个百分点。
三大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5年来,京津冀三地加快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位于沧州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前,一条笔直的马路更名为“北京大道”,而更具意义的是另一条“路”的打通——异地监管。
“北京药,河北产”,此举在全国开了先河。生产地在河北,医药企业依然保留北京身份,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许可、认证、监管。管理机制的创新,带来的是市场主体的壮大。截至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签约项目137个,总投资438亿元。
改革“加速度”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投资一体化。河北省与京津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与北京共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共同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管理运营。
推进交易一体化。三地注重发挥市场化交易机制的作用,探索推进生态建设项目产业化和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的跨区域交易。承德市与北京市开展了跨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
推进运营一体化。河北机场集团纳入首都机场集团统一管理,河北省与京津联合开通了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新的一年,河北省将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继续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加快京雄城际和京秦、津石高速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与北京共同推动大兴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推动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
——加快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环境共建。
——加强曹妃甸、通武廊、芦台汉沽等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的“微中心”和产业园,确保北京非首都功能接得住、发展好。
促进共建共享
——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地百姓共享协同发展实惠
协同发展里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有扶贫、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的百姓故事。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要加大力度推进河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好京津对口帮扶机制的作用,确保2020年京津冀地区贫困县全部摘帽。要坚持就业优先,做好当地百姓就业这篇文章。
推进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在环首都周边,有河北省20多个贫困县以及众多的贫困人口,形成一条“环首都贫困带”。5年来,京津建立对口帮扶河北机制,为河北送来浓浓的关爱与真情。河北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借力京津资源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绿油油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近日,看着暖棚里的这一幕,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村民刘秀文喜笑颜开。
“多亏了北京的帮扶资金,村里蔬菜产业园才能建上暖棚,现在我和老伴儿每天都来这里打工,一年能挣3万多元,一下子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刘秀文一边麻利地采摘蔬菜,一边说起了现在的生活。
2018年以来,京津的19个区结对帮扶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的28个县,其中贫困县27个,实现了对张承保国定贫困县帮扶全覆盖。京津安排财政帮扶资金12.79亿元,河北省安排配套资金2.8亿元。目前,张承保3市脱贫攻坚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平泉、易县实现脱贫摘帽。
在推进扶贫协作中,三地注重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提升扶贫协作实效。
京津企业想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可农户缺乏资金怎么办?
隆化县在推进京津扶贫协作工作中,依托“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助力外地优质企业到当地投资发展扶贫产业。通过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保险兜底保证,不仅使银行、保险机构获得收益、积极参与,也使农业企业和贫困户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仅2018年就有12家京津企业到隆化投资,发展肉牛、家庭手工业等项目11个,带动近4000名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区县结对帮扶的基础上,三地积极拓展乡镇间、村组社区间的结对帮扶。
目前,京津帮扶区190个经济强镇结对帮扶河北省受援县217个乡镇,其中北京市166个乡镇结对帮扶河北省190个乡镇,天津市24个乡镇结对帮扶河北省27个乡镇。两市391个经济强村(社区)结对帮扶河北省386个贫困村。
5年来,京津冀三地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既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上,也写在人民群众不断收获的笑脸上。
这是一位县城居民的获得感——
“真是太方便了,到北京、天津坐公交也不用找零钱啦。”去年,香河县居民王斌在香河县便民服务中心,买到了一张“交通一卡通”。这张卡不仅可以在香河县乘坐公交,还可以在北京、天津以及全国其他200多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这让他深感便利。
目前,“一卡走遍京津冀”的出行模式已初步形成。截至2018年底,全省11个设区市900余条城市公交线路约1.5万辆公交车及石家庄地铁完成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与京津“一卡通行”。
这是一位在校学子的获得感——
“我感觉自己很幸运。”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张山说。
2018年,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37名新生,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参加了一场特殊的入学典礼,张山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天津对口支援承德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受益者,他们要在天津完成一年的学习,享受天津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
过去的五年,许多群众感受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正大步向前。河北省与京津高水平中小学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中小学共享北京优质数字资源。60所职业学校与京津两市2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河北省高校与17所京津高校组建了9个京津冀地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在通武廊地区,京津冀将开展基础教育“同上一堂课”,促进三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这是一位普通患者的获得感——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医院,也能有北京的专家。”唐山曹妃甸区居民杨本兰说。去年,他驾车行驶在高速路上突发心梗,在曹妃甸区医院住院第二天,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王苏医生主刀,为他做了支架手术。而在以前,他只能到百公里以外的唐山市做手术,甚至转诊到200多公里以外的北京。
北京与曹妃甸的医疗合作,是京津冀医疗协作的缩影。目前,全省与京津合作医疗机构达到400余家,全省9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和2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已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参保人在北京、天津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分别为12.92万、3.61万人次。持有北京社保卡的北京居民在河北燕达医院就医可以直接刷卡结算,享受北京市医保政策待遇。
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坚定。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新征程上,向高处登攀、向远方前行,还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越,一个个险滩必须跋涉。
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服从服务大局,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重点领域突破
——着眼现实急需,三个协同发展重点领域率先起笔破题
2014年6月18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1次会议提出,对看准的事情要先做起来,对符合目标导向、现实急需、具备条件的领域要先行启动……要求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进,力争率先取得突破。
俯瞰京津冀,一幅以密布环绕的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呈多节点、网格状的交通网蓝图正徐徐铺开,犹如一颗巨钻熠熠生辉。
2018年年底通车运营的太行山高速公路,为这张蓝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条高速公路,让太行山区与北京的距离大大拉近,张家口进京时间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蔚县、武安的小米,阜平、赞皇的大枣,唐县、平山的核桃……这些太行山土特产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运输到京津等城市。
交通是协同发展的“先行官”——
5年来,河北省围绕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需要,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省内高速公路和铁路总里程均居全国前列。
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河北省与京津先后联手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对接路”,总里程超过了1600公里。
“轨道上的京津冀”雏形初现。津保城际、张唐铁路、石济客专建成通车,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开通,京张高铁、崇礼铁路、京雄城际铁路、京哈高铁以及京唐、京滨铁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全力推进。
立体化的交通网加快形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北戴河机场、承德机场投入运营。渤海津冀港口公司、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推进了津冀港口集群化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塞罕坝,这抹“中国绿”,在过去一年多里让世界为之惊艳。
2017年12月5日晚,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第三届世界环境大会颁奖现场,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建设者代表高高举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奖“地球卫士奖”的奖杯。在荒原上建起百万亩人工林海,这绿色奇迹的背后是河北为京津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的使命与担当。
绿色在扩展、蓝天在增多、河流在变清,京津冀携手防治污染、共护碧水蓝天,构建起共建共享、标本兼治的生态保障机制,为永续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河北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提前超额完成“6643”工程,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2018年,河北省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平均优良天数为208天,同比增加6天,空气质量为6年来最好。
拿出对待生命的态度。河北省与京津建立潮白河、引滦入津等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深入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5年来,全省累计植树造林307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
5年来,河北省借力京津的产业优势和科技资源,加强上下游合作,推进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理顺产业发展链条,改造提升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在沧州,随着北汽集团华北(黄骅)汽车产业基地、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竣工投产,新一代ix35、悦纳、北汽新能源407EV物流车等车型的陆续量产,千亿级汽车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在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石家庄,共计5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投入运营了张北云联数据中心、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润泽国际信息港、华为廊坊云计算基地等一批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的服务器达30多万台。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为河北省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河北省产业结构由五年前的11.9:52:36.1的二三一结构,调整为2018年的9.3:44.5:46.2的三二一结构,服务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0.1个百分点。
三大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5年来,京津冀三地加快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位于沧州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前,一条笔直的马路更名为“北京大道”,而更具意义的是另一条“路”的打通——异地监管。
“北京药,河北产”,此举在全国开了先河。生产地在河北,医药企业依然保留北京身份,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许可、认证、监管。管理机制的创新,带来的是市场主体的壮大。截至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签约项目137个,总投资438亿元。
改革“加速度”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投资一体化。河北省与京津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与北京共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共同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管理运营。
推进交易一体化。三地注重发挥市场化交易机制的作用,探索推进生态建设项目产业化和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的跨区域交易。承德市与北京市开展了跨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
推进运营一体化。河北机场集团纳入首都机场集团统一管理,河北省与京津联合开通了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新的一年,河北省将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继续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加快京雄城际和京秦、津石高速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与北京共同推动大兴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推动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
——加快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环境共建。
——加强曹妃甸、通武廊、芦台汉沽等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的“微中心”和产业园,确保北京非首都功能接得住、发展好。
促进共建共享
——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地百姓共享协同发展实惠
协同发展里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有扶贫、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的百姓故事。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要加大力度推进河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好京津对口帮扶机制的作用,确保2020年京津冀地区贫困县全部摘帽。要坚持就业优先,做好当地百姓就业这篇文章。
推进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在环首都周边,有河北省20多个贫困县以及众多的贫困人口,形成一条“环首都贫困带”。5年来,京津建立对口帮扶河北机制,为河北送来浓浓的关爱与真情。河北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借力京津资源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绿油油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近日,看着暖棚里的这一幕,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村民刘秀文喜笑颜开。
“多亏了北京的帮扶资金,村里蔬菜产业园才能建上暖棚,现在我和老伴儿每天都来这里打工,一年能挣3万多元,一下子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刘秀文一边麻利地采摘蔬菜,一边说起了现在的生活。
2018年以来,京津的19个区结对帮扶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的28个县,其中贫困县27个,实现了对张承保国定贫困县帮扶全覆盖。京津安排财政帮扶资金12.79亿元,河北省安排配套资金2.8亿元。目前,张承保3市脱贫攻坚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平泉、易县实现脱贫摘帽。
在推进扶贫协作中,三地注重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提升扶贫协作实效。
京津企业想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可农户缺乏资金怎么办?
隆化县在推进京津扶贫协作工作中,依托“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助力外地优质企业到当地投资发展扶贫产业。通过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保险兜底保证,不仅使银行、保险机构获得收益、积极参与,也使农业企业和贫困户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仅2018年就有12家京津企业到隆化投资,发展肉牛、家庭手工业等项目11个,带动近4000名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区县结对帮扶的基础上,三地积极拓展乡镇间、村组社区间的结对帮扶。
目前,京津帮扶区190个经济强镇结对帮扶河北省受援县217个乡镇,其中北京市166个乡镇结对帮扶河北省190个乡镇,天津市24个乡镇结对帮扶河北省27个乡镇。两市391个经济强村(社区)结对帮扶河北省386个贫困村。
5年来,京津冀三地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既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上,也写在人民群众不断收获的笑脸上。
这是一位县城居民的获得感——
“真是太方便了,到北京、天津坐公交也不用找零钱啦。”去年,香河县居民王斌在香河县便民服务中心,买到了一张“交通一卡通”。这张卡不仅可以在香河县乘坐公交,还可以在北京、天津以及全国其他200多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这让他深感便利。
目前,“一卡走遍京津冀”的出行模式已初步形成。截至2018年底,全省11个设区市900余条城市公交线路约1.5万辆公交车及石家庄地铁完成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与京津“一卡通行”。
这是一位在校学子的获得感——
“我感觉自己很幸运。”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张山说。
2018年,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37名新生,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参加了一场特殊的入学典礼,张山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天津对口支援承德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受益者,他们要在天津完成一年的学习,享受天津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
过去的五年,许多群众感受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正大步向前。河北省与京津高水平中小学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中小学共享北京优质数字资源。60所职业学校与京津两市2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河北省高校与17所京津高校组建了9个京津冀地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在通武廊地区,京津冀将开展基础教育“同上一堂课”,促进三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这是一位普通患者的获得感——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医院,也能有北京的专家。”唐山曹妃甸区居民杨本兰说。去年,他驾车行驶在高速路上突发心梗,在曹妃甸区医院住院第二天,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王苏医生主刀,为他做了支架手术。而在以前,他只能到百公里以外的唐山市做手术,甚至转诊到200多公里以外的北京。
北京与曹妃甸的医疗合作,是京津冀医疗协作的缩影。目前,全省与京津合作医疗机构达到400余家,全省9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和2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已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参保人在北京、天津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分别为12.92万、3.61万人次。持有北京社保卡的北京居民在河北燕达医院就医可以直接刷卡结算,享受北京市医保政策待遇。
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坚定。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新征程上,向高处登攀、向远方前行,还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越,一个个险滩必须跋涉。
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服从服务大局,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