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搞活做大特色农业促农增收
平山搞活做大特色农业促农增收
本报讯 (记者 岳金宏 通讯员 范会成 张文华) 日前,开发荒山3万亩发展现代农业的河北葫芦峪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这标志着平山县特色农业产业迈上了新台阶。从遍布各乡镇的特色种养专业户到特色种养专业村,再到动辄涵盖成千上万亩的现代农业公司,平山县特色农业产业乘着土地流转的东风茁壮成长。那些原先只长杂草不长庄稼的荒坡、荒地、荒滩,现在却让村民鼓起了腰包,绽开了笑脸。很多农民感叹:“特色农业富乡邻,‘三荒’变成‘聚宝盆’。”
政府扶持 开荒种地
平山县地域广阔,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在“推进绿色崛起”的进程中,那些没有迈进城镇门槛的农民依靠政府的帮助,在大片的“三荒”地上演着特色种养、就地脱贫的大戏。截至目前,该县发展特色农作物21万亩,特色林果36万亩,专业合作社达到800余家,近20万农民从中受益。
该县七亩村67岁的杨双虎老汉在杂草丛生的土疙瘩上开辟了7亩寿桃园,在林业技术员的指导下,今年收入近10万元,一举脱贫致富。与该村隔冶河相望的刘家会村除每家保留8厘菜地外,全部栽种上了核桃、苹果等经济林。村民于二小说:“县里帮助俺们完善了水利设施,俺这8亩苹果园,连年亩均收益近万元。”与刘家会村距离不远的孟家庄村则是典型的食用菌专业村,目前该村有食用菌大棚329个,县里帮助他们实验成功了“黑木耳-蘑菇轮培”技术,每个棚的年收入翻番到9000元,还帮助群众解决了最后1000米的“卡脖子路”难题。
农民种什么、养什么,由农民说了算,政府做好品种推荐、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帮扶工作,这是该县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一个基本原则。北滚龙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文对此深有感触:“原来村里要求村民在承包的荒山上栽植柿子树,群众不买账,后来根据群众意愿选择栽种板栗树,结果村民自发上山栽植板栗树8万棵,如今全村年收入达60多万元”。
多方投资 农民获益
“光凭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更要鼓励企业到农村投资置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这是平山县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大农业特色产业的“绝招”。为推进“企业+移民”扶贫工程,该县帮助当地金鑫乳业公司规划实施了岗南水库后靠移民村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包括8万亩的土地整理、1万亩的设施蔬菜基地、5万头奶牛养殖基地、5万立方米大型沼气发电、25万吨有机肥生产基地和5万亩的黑木耳基地等,总计投资3.7亿元,建成后年收入5.9亿元,将惠及岗南水库周边的58个移民村,近3万人。
荒山变绿、农民变富、企业获利。平山县统筹农口部门各项政策资金进行集中帮扶,全力推动以基地、园区为引领的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相继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农业信息村村通、阳光工程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农业科技普及项目,提升特色农业的科技水平。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农业产业化“115行动计划”,将培育10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特色种植 富民强县
在东沿兴大棚菜示范园里,大棚菜一年两作改为一年三作,亩产值增加1万余元;推广“雷力”海藻肥平衡施肥技术,在河北省开辟了先河;建立了大棚菜联栋生产结构和技术,实现了大棚菜室内温度有效控制,在河北省属于首创;率先在西红柿、黄瓜生产上采用荷兰熊蜂授粉技术,填补了河北省一项空白。
如今,产自该县的元坊苹果、南甸寿桃、老区人小杂粮、营里黑木耳、孟家庄食用菌、葫芦峪笨鸡蛋、北冶冷水鱼等很多“土特产”,正伴随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认证的节点,成为省会众多消费者追捧的“抢手货”和平山县的靓丽生态名片。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县财政涉农投资占到60%以上,而该县农村信用联社26亿多元的放款中90%以上为涉农贷款。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9%,超该县城镇居民增长率近5个百分点;截至目前,该县以储蓄农民存款为主的农村信用联社的储蓄余额达48.7亿元,同比增长17.6%。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