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奉献社会

21.07.2014  11:56

河北爱心救援队义务救援抛锚车 成立半年发展成员1800名

□本报记者 王 更

不论是正值合家欢乐的年节假日,还是遇上雨雪飘洒的恶劣天气,只要他们得知有私家车亏电打不着火了,有人开车轮胎出现故障,却不会换胎,或是汽车陷进泥坑需要救援……他们会马上奔赴事发现场,像小说里的侠客一样“仗义出手”,帮助人脱困,而后又悄然离去,不仅不收一分钱,还会留下一张“救援联系卡”,再需要救援只要打上面的电话或发短信就可以。

他们就是“河北爱心救援队”——由一群平凡而普通的志愿者自发组成的民间公益汽车救援队。

草根”救援队不图名不图利

近日,在我市北二环附近的一处空地上,72辆私家车排成三排整齐的队伍,车后都贴着鲜红的“”字样的救援队标志,上百名市民身穿“石家庄市志愿者”服装,围成几圈,互相交流学习汽车救援经验。这是河北爱心救援队成立以来的第七次培训。

爱心救援队发起人之一的李腾飞也参加了这次交流培训。他今年38岁,行唐县人,在石家庄工作,是一位有17年驾龄的老司机了。“路见不平,就应该拔刀相助。”李腾飞说,因为开车,所以经常听广播,能听到很多需要救援的信息。“有汽车打不着火,很多司机热心地前去帮忙,但是有专业工具的比较少,所以救援速度慢。”为了能帮助更多的市民,李腾飞自己花了600元钱,买了两条十几米长的粗铜线和夹子,夹在两辆汽车的电瓶上,亏电车一打火就能启动。除了亏电打不着火,因轮胎故障半路抛锚的求助者也很多,李腾飞说:“一些司机根本就不会换轮胎,有的车辆厂家配置的扳手套头很薄,一拧就坏了,所以必须有人拿着工具赶去帮忙。

于是他又自费170元买了五种型号的扳手套头,以及拖车绳、千斤顶等工具,这样一来,不管什么品牌的轮胎都可以卸下来。有了这些工具,只要有空,只要听说哪里需要帮助了,李腾飞就驾车飞奔过去帮忙,陆续帮了十几个市民。

李腾飞的行动感染了省会很多私家车主,他们也自发购置工具,行动起来,加入到免费帮人“对火”、“换轮胎”的行列中,人越来越多。今年1月11日,李腾飞就通过互联网联合了“城市铁马”、“一路绿灯”、“蛋糕”、“断翼天神”、“啄木鸟”、“千年古梨树”等网友,发起成立爱心救援队,建立了QQ群,还自费设计制作了车贴标志。这些网友分布在省会各地,平时车内都带着工具,只要有人求助,求援者离谁近,谁就赶过去帮忙。这个民间爱心救援队的成立,使救援行动更专业化,也更加快速。

在三环以内求助,一般10分钟左右就有志愿者赶到现场。现在一个月能救援600起左右。”李腾飞说,“你信吗,做志愿服务会上瘾。我们不图名不图利,享受的是这种‘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传递正能量’的过程。

手牵手传递爱心,受助者也成为了志愿者

今年1月份,爱心救援队刚成立时,只有近百名志愿者,短短半年时间,就发展成为拥有1800多名成员的大群体,除了得益于媒体的宣传报道外,还跟他们自身的发展机制有关。“我帮助了很多车主,他们都很感激,有人还要给钱,我说我们不收钱,享受的是这个过程,于是他们也都加入了进来。” 李腾飞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逐步形成了市民求助、救援队迅速救援、救助一人带动一大片的爱心救援链。

26岁的柳军是厢货司机,7月初的一天早上6点,他拉着8吨的啤酒,在东二环与和平路交口爆胎。志愿者“久久爱”、“一路向北”、“梓轩”、“初见”从方北市场借来50吨的千斤顶,前去救援,一直干到8点,终于帮他换上轮胎,连瓶水都没喝就走了。当天,柳军就加入了爱心救援队。

我太感动了,我看着他们出那么大力帮我,连口水都不喝,觉得这些人是真的高尚,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也加入了进来。”柳军说,“救援队志愿者默默无闻、甘心奉献,用正能量带动了很多人。我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这样的善行善举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

爱心救援队组织逐渐规范,将传递更多正能量

在培训现场,有不少爱心救援队队员身穿“石家庄市志愿者”字样的服装,手中拿着“志愿者证书”,这都是前段时间由省会文明办颁发的。“我们队伍里已经有30人成为了正式的注册志愿者。我们还建立了定期培训制度和救援热线,今后救援队会越来越规范,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快更及时地帮助他人。” 李腾飞说。

受河北爱心救援队影响成立的衡水爱心救援队、辛集爱心救援队的志愿者也赶到现场参加培训。志愿者刘赞说,因为他们在县城开展活动,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救援队,也不敢轻易相信他们,经常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现在有了志愿者证书和服装,他们干劲更大了,市民们见到他们后更放心了,都愿意加入进来。现在他们已经发展成200人的志愿者群体,除了救援,还能做不少善事。

爱心救援队成立之初,我市西清警务站民警王永辉就是其中一员,他亲眼见证了这个群体成长壮大的过程。王永辉说,“河北爱心救援队已经成为省会石家庄的新名片。他们的荣耀和光辉,属于我们这座爱心之城。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