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29师】抗大在太行山区的难忘岁月

23.08.2015  10:33

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陕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曾经迁至邢台县浆水镇,在这里度过了两年零三个月不平凡的岁月,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乃至建立新中国培养了8000多名军政干部。

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辗转迁至邢台。

抗大陈列馆讲解员赵文超:“当时的邢西县抗日县政府设在浆水镇,这里的群众基础非常好,而且浆水也是一二九师最早开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红色政权建立的早。

抗大在浆水坚持办学,激起了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抗大是一所军事院校,对日伪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日军头目冈村宁次的无比憎恨,他扬言要消灭这所共产主义大学。冈村宁次说,宁肯牺牲20个日本兵,也要消灭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消灭一个抗大干部。

1942年5月21日,日本侵略军对129师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出动一万多名兵力,分四路合击“抗大”总校所在地浆水一带。所到之处,实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得到消息后,抗大开始实施转移。为了掩护抗大学员转移,当地乡亲们不惜付出生命代价。

赵文超:“在浆水镇寨上、安庄一带,当地村民为了掩护抗大学员们安全转移,被日寇逼上了大寨山头。当时60多人在山顶上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没有一个人说出抗大学员的下落,全部被日寇从山顶上推下,37人当场死亡。大寨山惨案的发生也表明了抗大来到敌后、来到浆水与当地群众所产生的深厚情谊。

抗大”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将帅的摇篮。从1936年创立到1945年结束的9年办学期间,  抗大共建立了13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1所附设中学,培养了十万多名优秀的军政干部,其中元帅7人、大将8人、上将29人、中将105人、少将366人。(河北电台记者杜岩卿、邢台电台记者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