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成效显著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广袤原野,绿波荡漾,花田锦簇,五谷飘香。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探索新思路,将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作为农发工作重点,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工作成效明显,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科技引领 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经过四年,我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创建已初具规模。其中园区建设面积达到16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9个。截至2016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入23139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投入8385万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农发办主任顾玉平介绍说,我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以科技兴农为理念,以现代农业为主题,坚持与各科研院校以及农技推广部门专家团队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装备以及先进管理经验,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藁城区南营镇宜安村的硒之王家庭农场,是智能化高效节水试点项目区。2015年,农发部门投入项目资金为农场的5000多亩地建设了大型喷灌、固定式喷灌、多喷头桁架式卷盘喷灌等多种形式的节水设施。如今,项目运行近一年,场长刘淑珍对这些节水设施赞不绝口:“以前浇地的时候,都要来回走改垄沟,现在电脑控制打开开关,甚至都能直接回家休息。”
除了省工,节水设施的优点是省时、省水,刘淑珍说,原来用15天才能浇完这5000亩地,如今五六天就浇完了。水量也比以前要节省三分之二,相应电费也节省了不少。一年下来人工、水费和电费能够节约近100万元。
除了节水项目,近年来多项设施蔬菜科技成果、粮食作物新品种也在示范区得到示范推广,对我市农业转型升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市也进一步加大了人、财、技术的投入力度,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等多项措施在示范区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把新科技武装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了示范区现代农业内涵,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
物联网技术 提升农业管理水平
在河北合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平台,实现了对棚室内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光照强度等畜禽生长指标进行即时监控、报警及自动存储备查。系统参照预设的环境参数进行综合智能分析,一旦有需要,就会发出提示,工作人员可通过网络平台远程实现增温、降温、加(抽)湿、卷帘等全自动控制,一台电脑便可管理畜禽生产整个流程,使畜禽养殖与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该系统的运用每年可减少用工102个左右,实现了节本增效。
另外,在我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很多项目都已经建立了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智能自动化管理、质量追溯系统、远程信息控制等,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质的改变。
顾玉平介绍说,针对近年来不断披露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确保蔬菜品牌质量,示范区以元氏县轩鑫农业生态有限公司为龙头,创建了信息平台,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该平台利用加密的二维码技术,为农产品量身定制“身份证”,利用智能手机作为终端,方便、快捷地向监管、流通领域和消费者展示标准化生产控制全过程的文字、图像及视频信息,随时随地对蔬菜二维码进行扫描,查询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储存、加工、运输等环节流通信息,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监督和可靠保障。
建立网上订单系统。示范区内元氏县轩鑫生态园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建立了网上订单系统,本系统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接,通过消费者注册、生产者注册、严格的流程以及网上、电话、VIP等预订方式,实现了用户不出门,蔬菜送到家的同时,还方便消费者从源头上追溯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创新经营机制 确保群众增产增收
在元氏县,石邢公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县政府以前5年补偿地租50%,创建石邢公路休闲生态林项目,由河北一森园林绿化责任有限公司、河北环佰苑生态园林工程公司、河北大华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等8家苗木企业承建,占地4300亩,栽植油松、白蜡等各类高档树苗13万株,彩叶树种60余万株。这一举措不但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也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在我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土地基本都流转到了大户或是农业产业化企业。按照政府补助、企业支撑、农民以土地参股、市场运作的模式,实现了经营方式由传统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
随着经营机制的不断创新,示范区创建不断走向深入。通过示范区创建不仅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还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增加了粮食产量,科技投入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的土地流转增强了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科技贡献率大幅度提高,这些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