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海港区构建三级网格 消除监管盲区

01.09.2015  22:39

食药安全,必须构建社会共治格局。《“食药安全 诚信河北”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要完善基层监督网络,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

2013年以来,秦皇岛市海港区政府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结合区情,在全区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通过两年的实践,监管体系得到完善,监管效能有效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找准结合点,构建区、镇街、社区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

海港区是秦皇岛市主城区,辖区常住人口69.2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约7800余户。域内小作坊、小摊贩、小食杂店、小饭桌、小餐饮、鲜奶吧等小微食品生产经营业态数量多、分布广。

和许多地方一样,海港区食品安全监管面临“六小”行业点多面广、业态复杂、底数不清及执法部门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

为破解监管难题,海港区整合盘活全区各层面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建立了区、镇街、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在监管部门力量不足不能全覆盖,和村(社区)能发现问题却没有处置权力之间找到了结合点。

海港区的做法是,依据现有行政区划将网格划分为三级。区直10个职能部门组成三级网格。以镇街道园区所辖区域以及教育局、市场局为独立的二级网格。以行政村和社区辖区、学校和农贸市场作为独立一级网格。

目前,全区已经划分三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21个,一级网格279个。二级网格食安办主任由镇街道园区和部门班子成员担任,工作人员同时配置到位。每个社区(村)食品安全工作站配置2名食品安全监管员,各社区(村)还建立了30人左右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区一、二级网格内已配置食品安全监管员623名,工商、食品稽查大队、质监等部门配置在二级网格中的执法人员也已到位。

同时,在全区全面开展以“六有六统一”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为网格化监管正常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六有即有办公场所、有工作人员、有办公设备、有组织机构、有经费保障、有调查取证设备。六统一即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检查标准、统一工作证件、统一台账格式、统一巡查记录、统一档案标准。

探索新模式,补齐短板、实现监管无盲区

在监管模式上,海港区对小微食品生产经营业态探索建立了备案监管模式,将小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一、二级网格监管,将监管部门与镇街道园区、社区(村)职责绑定,补齐了监管部门工作上的短板。对能够纳入许可管理的食品生产单位,海港区则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做好工作,前提是摸清底数。2014年初,海港区食安办组织各镇街道园区,用3个月时间基本摸清了辖区食品经营单位底数。今年3月,一、二级网格完成了本年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普查,对监管力量与生产经营单位信息进行了动态更新维护,监管数量由2014年的5909家上升到7754家,较2014年提高了31.2%。

区政府食安办牵头有关部门联合研发“海港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备案监管系统”,实现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采集、信息查询、网格管理、监管维护、短信群发、历史查询、用户管理、权限分配8个模块功能,构筑了资源共享的动态监管平台。网格内食品安全监管员可以及时对本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动态更新。通过系统,各监管部门能够随时查询监管网格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

社区(村)食品安全工作站制作了辖区《食品安全动态监管图》,充分发挥地熟、人熟优势,将辖区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分类标识的形式全部纳入监管,实行动态管理,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提供了支持。

网格化监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范围广、环节复杂。海港区在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人员经费,强化培训指导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14年,该区拨出专款20万元,为各镇街园区食安办和村居食品安全工作站配备了食品安全巡查电动车110辆,基层监管手段和监管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员以辖区网格为监管范围,活跃在基层一线,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

(马彦铭、史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