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窗口施助 一个龙头放水 ——看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如何破解社会救助资金“碎片化”难题
“这不,刚刚领取了第二个季度的救助金。”日前,家住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西门里街道的刘平果老人拿到了2400元的日常救助金。
刘平果是当地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两个子女都患有尿毒症,不能干重活儿,老人微薄的收入既要维持家庭生活,还要支付血液透析及日常医疗费用,着实入不敷出。“家里每年医疗费用就要十几万元,单靠两个孩子的低保实在无法维持。”刘平果告诉记者。
面对陷入困顿的群众,政府该如何作为?
“政府救助,责无旁贷。在具体操作中还要务求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邢台市桥东区区长刘金宇道出此中感慨,“化零为整、统筹资源、整合资金、因人施助,才能真正做到底线兜得住,急难救得及,救助可持续。”去年,除了低保补助和医保报销,该区还为刘平果一家人办理了日常救助9600元、关爱基金的两类补助32000元,同时争取了市政协结对帮扶救助家庭资金3万元。
政府的综合救助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共同搭台 同台唱戏
一个综合救助中心统领综合救助
谈起社会救助工作,刘金宇感慨很多:“我们始终在提醒自己,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正义,是托底线、救急难的重大民生工程。”
这样的认知,源自真切的现实。
桥东区是一个普通的平原城区,面积6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这里是邢台市的老城区,因失业、大病等导致的贫困、特困家庭比较多,全区城乡低保户有5942户、10702人。其中,城市低保5153户、9609人,城乡低保边缘户2061户、6589人。
对于社会救助工作的“痛点”,桥东区民政局局长石配岭感受最直接。
首先是分散救助,多头管理。社会救助事项安排在不同的部门或组织,各种救助项目分头实施,相互间协调性较差,缺乏整体设计和统筹,难以形成合力,救助不到位与重复救助现象同时存在,不能充分发挥有限救助资源的最大效用。其次是救助项目趋于固化,救助资金过于分散,资金“碎片化”严重,有的项目资金不足,有的结余较多,直接导致了社会救助广度不够、力度不足,有时也显失公平。同时,救助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政策规定比较复杂,困难群众难以及时全面了解救助政策和项目,导致求助无头绪,也造成了国家的救助资源不能及时发挥应有作用。
通过整合救助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为政府必须直面的命题。去年,桥东区正式成立以统筹并合理配置全区救助资源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救助中心,由区委副书记任主任,综合救助中心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同时从民政局、教育局、人社局等13个部门中明确1名联络员,建成综合救助中心办公室,并要求各乡镇和街道也成立相应组织,对各乡镇和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形成了政府主导、横向连接各职能部门、纵向延伸乡镇和街道的综合救助管理体制。
如果说,以前的救助工作,是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桥东区现在则是要各部门、各层级共同搭台,大家同台唱戏。石配岭表示:“民政部门以前只是立足于本职工作,发放低保金、发放生活费,遇到重大的急难病困,常常感觉力所不及。新的综合救助机制,有13个部门和单位参加,好事‘大家’一起办,真正受惠的是困难群众。”
一个池子 一个龙头
整合项目与资金打造救助新格局
举改革之旗,秉整合之刃。桥东区统筹社会救助资源的创新实践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河北省财政厅社保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社区,对改革的做法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肯定其创新思路,提出了务实推进改革的课题:整合救助项目,统筹救助资金。在政策面,该区着手改变社会救助政出多头、各行其是的状况,整合政策,强化救助统一运行。对各职能部门的救助项目、申报条件、执行标准等各项救助政策进行了梳理汇总,归纳了以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就业、住房、救灾等7个方面20个专项救助项目,明确每个救助项目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编印了《桥东区社会救助政策汇编》。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政策要件,寻找政策“交叉区”和“遗漏点”,并研究制定了统一的社会救助政策实施操作指南。
在资金方面,则与综合救助体系呼应,要求各类社会救助资金随机构和政策的整合实现统筹管理。桥东区在资金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大力整合各类救助资金,由财政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统一拨付。同时,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设立了“关爱基金”,2012—2015年财政累计投入2000万元,对享受各类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从医疗、教育和生活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救助,截至2015年6月,累计救助27570人次,发放救助金1882.93万元。政策和资金的整合,工作量非常大。桥东区财政局长姚志民介绍,仅从13个有救助职能的部门中汇总的救助政策就有上百项,这些项目各有侧重,非常细碎,涉及资金3169万元。
一手汇政策,一手系资金,设在各乡镇和街道的综合救助中心窗口,真正实现了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如今,有救助需求的群众只要到设在乡镇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救助中心窗口,就能了解到所有的救助项目和政策。提交一个申请表,救助中心就会按规定协调确定救助政策和救助额度。财政部门则结合救助中心审批意见,在核准发放金额和发放对象后,直接将救助款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
这就是该区探索的综合救助新格局:一张表申请、一个窗口施助、一个龙头放水。刘金宇告诉记者,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实现了困难群众求助有门。而救助资金的“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让有限的财力发挥出了最好的效益。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由该区综合救助中心发放的城乡低保、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残疾人护理补贴等25类救助资金共计1670万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65256人次。
一个窗口 一个网络
全新信息平台因人施助
走进桥东区西门里街道服务中心,综合救助窗口一字排开。“我们的窗口就设在各个乡镇和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石配岭给记者介绍道,“民政、人社、卫生、教育等13个部门联合办公,涵盖了民政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慈善救助等,实现了综合救助。”综合救助窗口的背后,还有值得期待的更大“变化”。日前,桥东区数字化的综合救助平台正式上线。这个信息平台涵盖了救助对象信息、救助机构信息、救助服务信息三大数据库,在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村居均开通端口,便于及时上传救助信息,还可以向各级救助职能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提供及时准确的救助信息查询,从救助对象的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到救助机构的救助条件、申请流程等规定,再到救助资金的发放数额等详细记录,都可以方便准确地查询到,从而实现救助信息的资源共享。据介绍,该平台由区综合救助中心统一管理,负责全区各级各部门救助工作的统筹协调、运行监控、信息统计、政策发布等。“一个动态的数据库,能够帮助部门找到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石配岭告诉记者,接下来,该区困难群众救助信息将全部入库。未来,有救助需求的群众只需到综合救助窗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家庭生计报告,包括个人和家庭基本收支情况、致困原因和目前已享受的救助政策等,平台会依据救助指南,选择确定最适合的救助项目,协调有关部门,帮其做好入户调查、救助申报和审批等工作。对救助部门而言,由于此前社会救助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相互之间协调性较差,有时掌握一个家庭的困难情况后,几个单位一拥而上,重复救助;同时,也有一些困难家庭,因为相关单位信息掌握不充分,没人救助,又造成了救助缺失。而在新的信息平台内,各个部门充分共享困难群众信息,并公开救助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救助的精准度和覆盖面。
社会救助最根本的理念,就是让救助资源找到救助对象,新的信息平台能够通过完整的信息对称传递,更好地实现应救尽救。“从救助对象的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到救助条件、申请流程,乃至每一笔资金的发放额度都有详细的记录。”石配岭告诉记者,这个数据平台就是辖区内的救助路线图,政府各有关部门完全能够按图索骥,找到每一个需要救助的对象,实现因人施助。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正义,是托底线、救急难的重大民生工程,桥东区把分散的财政救助资金进行整合集中使用,实现了一张表格申请、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一个窗口施助、一个系统统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有效提高了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对于社会救助机制创新的“邢台模式”,河北省财政厅社保处处长刘文洲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他表示,社会救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越到基层,越需要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未来,河北省将继续探索资金整合的顶层设计,推动综合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冯昭 何菲 姚冬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