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6月1日正式进入汛期
641.82万元防汛物资准备就绪
本报讯(记者 岳金宏) 6月1日起,我市正式进入汛期。目前,全市河道水库汛情平稳,各县(市)区防办已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全市度汛安全。
我市汛期自6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主汛期。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98.5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89.1%,比常年同期偏多24.7%;5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59.3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174.5%,比常年同期偏多70.4%。截至目前,全市各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2155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3.5881亿立方米。其中,岗南水库蓄水1.6741亿立方米,黄壁庄水库蓄水0.9909亿立方米,横山岭水库蓄水0.2824亿立方米,口头水库蓄水0.2710亿立方米。
今年以来,全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从4月份开始,各县(市)、区和市属工程管理单位抽调技术力量,成立汛前检查小组,对各类水利工程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查工程隐患、查薄弱环节、查物资储备、查抢险队伍组建、查河道清障、查通讯预警设施等。
在各县(市)区自查的基础上,市水务局组成9个检查组进行抽查,通过抽查发现河道淤积、物资储备、报警器损坏等10个问题,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处置措施,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落实应急度汛措施、落实相关责任人。
目前,市、县、乡三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全部调整到位。市水务局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了水库、河道、交通、物资等19个工作组,明确了各组防汛工作的职责、任务和责任。为保障小水库安全度汛,市财政列支2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小水库汛期值班,保证每座小水库有人看、有人管,遇到险情,通知群众及时转移。
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工程情况变化,修订完成石家庄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43座大中小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制定了大中型水库及石家庄市城区防汛抢险操作规程,做到一库一表、一河一图、一处一卡。
截至目前,市本级储备了价值641.82万元的防汛物资,主要有铅丝、编织袋、橡皮舟、冲锋舟、救生衣、救生圈、照明设备等28个品种。全市储、号备物资50余个品种,价值5500多万元,并进行登记造册。市防办和市水利物资服务站开展了防汛物资社会调查,掌握了社会抢险物资的厂家、联系人、联系电话,进行登记,以备调用。全市共组建群众性应急抢险常备队伍520支,6.6万余人,预备队419支,13.9万余人。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