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 市场化运作 滦县通道和村庄“绿美”工作取得实效

04.09.2014  19:26
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 滦县通道和村庄“绿美”工作取得实效   滦县借用市场机制,大力宣传发动社会造林,探索出一条由政府负责流转土地、大户担当造林主体的新路子。高标准完成了津秦高铁和京秦铁路两侧绿化任务,建成了长78公里的绿美长廊,新增绿化面积1万亩;高标准完成了京哈高速公路两侧绿化空档补植补造任务,更新造林0.7万亩,绿化带宽度达到了每侧100米;高标准完成了59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的绿化提升工作,主街道栽植直径10公分左右的银杏、法桐、合欢、垂柳、国槐等树种,副街道栽植海棠、紫叶李、核桃、樱花、太阳李、木棉、玉兰、碧桃等树种,累计新植树木17万株,品种40多个,折合绿化面积4800余亩,取得了很好成效。该县的主要经验和启示是: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通道和村庄“绿美”工作的前提条件 造林用地难落实、无专项资金、造林主体缺位是造林绿化三大突出难题,解决这三大难题仅靠一般组织和发动很难奏效。为破解难题,滦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环境优先、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把通道和村庄“绿美”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基蓄力的基础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实施了县、镇、村三级绿化“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建立造林绿化责任制,层层签订绿化责任状,落实责任单位,并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真抓实干,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滦县经验证明,只有各级党委政府真正重视通道和村庄“绿美”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真正做到领导精力聚焦、工作力量集中、人财物优先保障,一级抓一级,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二、创新机制、市场化运作,是扎实推进通道和村庄“绿美”工作的根本保证。 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机制一转天地宽。滦县按照“谁投入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原则,采取了“流转土地、市场化运作”造林新机制,即县政府负责出资将土地统一流转出来,租赁费1100元/亩,租赁8年,由大户组织造林,县里每亩补贴造林户2000元苗木费,林木经营权、所有权归大户所有。让造林大户担当造林主体,是滦县创新造林绿化机制的一大亮点,彻底打破了以往的“政府出钱、群众出地、树随地走”的造林模式,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造林创造了条件,为造林后的林木管护打下了坚实基础,效果良好。滦县经验证明,只有大规模推进土地流转,做为项目用地推向市场,才能调动和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工作才能推进得快,效果才能更好。 三、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是改造提升通道和村庄“绿美”景观效果的必要保障。 任何一项公益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财政资金的投入。没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改造提升通道和村庄“绿美”景观效果工作很难落实到位。滦县在财政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县财政提前预拨1亿余元专项资金,用于津秦高铁两侧土地流转费、工作协调费和苗木补助费,为高铁沿线绿化美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县财政还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59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示范村的绿化美化工作,村庄主副街道新植绿化苗木经验收合格(成活率85%以上)后,按栽植品种、规格、数量按市场价格一次性进行补贴,大大提升了村庄绿美效果。滦县经验证明,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只有把生态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最大实事、作为全民共享的最大福祉,从长远利益和大局出发,算清总帐,舍得投入,才能彻底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回归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下大力做好通道和村庄“绿美”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