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

27.01.2016  08:48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①

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

□于 洋

近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为指导思想,把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列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这表明,在政策红利下,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普惠金融的“雨露甘霖”。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这是《规划》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即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这项基本原则与普惠金融的定义相契合。《规划》还明确了发展普惠金融更加全面和更加具体的目标,制定和提出了更加系统、更具可操作性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详细指导。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普惠金融将开创出新局面。

规划》指出,要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作用,具体到:强化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定位,加大对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以及推动省联社加快职能转换,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等。

近年来,农发行河北分行坚持“造血”和“输血”相结合,持续加大对全省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涵盖了水利、路网、农民集中住房、农业综合开发、县域城镇化、农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优势涉农产业等“三农”重点和薄弱环节,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信贷支持格局。“十二五”以来,农发行河北分行累计向全省贫困地区投放贷款超过650亿元,在贫困地区余额达到163亿元,成为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回流反哺全省贫困地区的重要渠道。农行河北省分行则继续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另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也扎根基层、服务社区,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城镇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金融基础设施是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平台,有助于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布,引导各类金融服务主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因此,《规划》要求,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面向农村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服务,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广度和深度。作为在全省覆盖网点最多、最扎根农村的河北农信社,截至2015年末,完成组建挂牌农商行24家,组建股份制信用社45家,持续在农村布设“金融便利店”“助农服务点”等机具设备,使农民足不出村便能享受金融服务。而在“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方面,以建行河北省分行为例,向全省范围内纳税信用记录良好的小微企业推广“税易贷”,信用就能当钱花,缓解了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导致融资难的困境。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银行机构责无旁贷,同样少不了金融消费者的参与。《规划》还指出,要深入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引导公众关心、支持、参与普惠金融实践活动。因此,在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法定节假日以及日常时段,省内各银行机构都会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并利用多种渠道开展金融风险宣传教育活动,强化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这是《规划》中对五年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描绘的蓝图。相信在金融监管部门和各类金融市场主体的协同努力下,我国必将迎来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