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袭引发法国社会大反思

23.11.2015  20:51

  遭遇近年来欧洲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后,法国一时间风声鹤唳,总统奥朗德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称“法国已经进入战争”。

  分析人士指出,恐袭事件发生后,法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恐,但是普通法国百姓仍缺乏安全感。恐袭引发了法国社会的大反思,这一事件必将给法国乃至全球带来重大影响,反恐有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国际社会的主要话题。

  内外政策大调整

  巴黎遭受系列恐怖袭击后,法国政府实施了紧急状态,派出大量军警在全国实施武装守卫和巡逻,同时加强国际情报合作与交流。

  奥朗德21日颁布了议会审议通过的将紧急状态期限延长至3个月的法律。该法还对1955年通过的紧急状态法进行了修改,规定执法机构可以对那些危害安全和公共秩序的人员实施软禁,决定解散那些掌管极端和过激清真寺、祈祷场所的激进团体等。

  分析人士认为,将紧急状态期限延长至3个月,是法国政府在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后决定推动的宪法改革第一步,改革的目的是赋予政府部门和执法机构相应权力,有效打击恐怖主义,保障国家安全。

  在军事行动方面,奥朗德命令法军加强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行动。奥朗德还希望,建立一个国际联盟以摧毁“伊斯兰国”。他特别呼吁欧盟国家之间展开反恐合作,在武器走私、加强边境检查、追查恐怖分子等方面共享情报。

  在外交方面,奥朗德下周将开始密集会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谋求国际社会对法国反恐行动的支持,在国际上形成新的反对恐怖主义联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奥朗德将前往俄罗斯会见俄总统普京。分析人士指出,巴黎恐怖袭击后,法俄双方已经在叙利亚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中展开合作。由于乌克兰危机导致的法俄、欧俄交恶恐怕将成为过去时,面对共同的敌人“伊斯兰国”,法俄乃至欧俄关系都可能就此调整。

  11月30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将如期召开,据法国总统府20日透露,截至当日,已有138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邀请,将出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分析人士指出,巴黎恐袭事件发生后,确定来巴黎开会的国家和政府首脑不减反增,一是因为会议的重要性,二是为了表达对法国遭受恐袭的支持,反恐话题自然也将会成为会议期间双边和多边会谈的焦点。

  社会各界大反思

  巴黎恐怖袭击之后又发生了马里人质事件和喀麦隆自杀性袭击;欧盟所在地布鲁塞尔也因面临“严重而紧迫”的恐怖袭击威胁于21日将安全等级提高至最高,恐怖袭击威胁从巴黎迅速蔓延到更大范围。

  一向左右对立的法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延长紧急状态3个月的法案,一向注重自由的法国人也有80%愿意用“自由”换“安全”。

  法国民众遭遇恐怖袭击后经历了愤怒和不解,而现在,从政界到学界,从媒体到普通民众,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反思:这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战争是怎么开始的?又将怎样结束?但很多人感到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整个社会表现出创伤后的无力感。

  法国BFM电视台采访了一位老者,他的女儿在巴塔克兰音乐厅遇袭身亡,年仅33岁。老人在巴黎街头长椅上接受采访,表情欲哭无泪,称自己等了两天得知女儿遇难消息,已经没有了愤怒和仇恨,有的只是丧失亲人的空洞感。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巴黎研究所(智库)专刊21日刊载几位法国国际问题专家的论坛文章称,巴黎恐怖袭击是一伙训练有素的武装恐怖分子所为,实际上是中东战争蔓延到了欧洲。这是一场非常规的战争,以造成恐惧心理为目的,选择的目标是有战略意义的,他们攻击的是正在进行足球比赛的体育场、音乐厅等目标,这些地方实际上是西方生活方式的象征,他们是在针对年轻人和文化多样性进行攻击。

  法国的分析人士认为,针对“伊斯兰国”的行动少不了加强军事打击行动,但只靠军事行动可能无济于事,需要综合运用外交、社会、经济等手段解决中东问题。

  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龙21日则指出,法国社会有些人接受极端思想在国内从事恐怖活动,法国社会对此有一定的责任。他指出,法国社会对穆斯林有歧视,与其他族群相比,穆斯林较难获得工作机会。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袭击显示,欧盟国家情报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申根区国家之间边境不设防,各国司法部门出于主权考虑不愿共享信息,这使得犯罪分子可以随意在申根区一国犯罪然后潜逃至另外一个国家。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未来申根协定怎样调整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记者应强 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