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突破河北产能“围城”[长城时评]

19.03.2016  15:41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河北要关闭、整合60%以上的钢铁企业。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众所周知,哪个地方钢铁产业发达,当地政府GDP、税收都会一路飘红,政绩斐然,当地的老百姓也能从中享受到高收入的实惠。

  这种立竿见影的发展效果,让钢铁等一大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成了众多地方政府大上快上的“好项目”。但时过境迁,过去的“香饽饽”成了如今的“烫手山芋”。

  扔,则意味着割肉,减少税收,影响就业,地方发展严重受阻;留,环境压力,行业竞争,已经让这些企业举步维艰,生存成了最大问题,更谈不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扔不得,留不住,在这些企业周围垒起了围墙,如何走出去成了企业、政府,甚至这个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是事物发展必然规律。当初“雨后春笋”式大繁荣景象已是历史,只用那些后劲足,善于抓住机遇的“竹笋”才能长成苍天翠竹,适者生存的道理永远都不会改变。

  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行业进入了“去弱存强”,创百年“基业”的时候。靠什么在去产能的严酷现实下生存下来?靠“工匠精神”,只有坚持把产品做到最好,做到极致,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

  “工匠精神”核心是坚持,十年、百年如一日,把创业时的激情和毅力融入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不断的开拓进取,求精,求新,让企业永葆青春。去产能也就是让那些没了创新,因循守旧的企业退出市场,还行业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中,“工匠精神”再次被人们高度关注,它威力无穷,足以帮助众多企业突破产能围城,用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获得新生,成为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河北做好转型升级义不容辞,但要圆满完成绝非易事,只有培养“工匠精神”、利用好“工匠精神”才能让河北全面突破产能过剩的坚固围城!(侯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