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工会工作有效“供给”势在必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对工会工作的启示

18.07.2016  19:14

      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提升工会工作质量是指:从“供给侧”角度对整体的工会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优化工作内容,增加工会工作的有效“供给”,满足不同行业职工各种价值层面的需求,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提升工会工作质量是指:从“供给侧”角度对整体的工会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优化工作内容,增加工会工作的有效“供给”,满足不同行业职工各种价值层面的需求,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依照中国工会的构架,工会组织可以比作成为“供给侧”,职工一方则可以比作成为“需求侧”。广大职工之所以参加工会是因为对工会组织有需求,因此工会组织凝聚力的大小,工会工作质量的高低,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供给”质量的满足程度。工会组织的“供给”要有质量,就要扩大有效“供给”,提升工作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职工对自身权益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而且呈现出多样化。广大职工对自身权益的价值有不同的态度和理解,对工会组织的“供给”的满足感也存在着很大差别。我们在此可以把工会组织给予职工的“供给”分别比作为“平地”型权益(国家法律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最低标准)、“山地”型权益(国家法律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最高标准)和“延伸型”权益(国家法律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之外的权利)。从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上看,在3种“供给”需求并存的基础上,广大职工对“山地”型权益和“延伸型”权益需求会进一步增多、放大。

  工会组织作为“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工会组织作为“供给侧”在为广大职工“供给”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会组织开展的有些活动过于频繁、有些活动甚至是重复的,比如某些劳动竞赛的组织与开展。劳动竞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基层调查中,有一些工会干部和一线职工反映,由于不同层级的工会组织多层面地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因而对这项活动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进而导致不愿意参加,这就背离了几十年来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

  二是有些职工群体还没有或者很少有工会组织来为他们提供“供给”。如有些行业的劳务派遣工、有些地方的农民工就基本不能够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以劳务派遣工为例,表现为地方工会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到企业里边开展活动,而有些企业工会在开展活动时又把劳务派遣工排除在外,这就说明我们的工作确实还存在着“盲区”。另外还有就是工会组织为环卫工人“供给”的活动内容就显得很单一,目前来看大多只是停留在“逢年过节送温暖”的状态。

  三是职工自身非常看重三大权益——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而工会组织对这三大权益的保障——“供给”给职工的质量却明显不高,具体表现为:在经济权益问题上,职工们希望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加以解决,但是工资集体协商的效果总体上看还不那么明显;在政治权益问题上,职工们希望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予以改善,但是职代会制度在企业里的实际境遇并不一致;在文化权益问题上,职工们希望通过弘扬“劳动创造世界”及“劳模精神”而有所改变,但效果并不理想。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提升工会工作质量

  从“供给侧”的角度看,工会组织“供给”广大职工并真正能够让职工满意的:一是能够给他们的劳动、生活带来切切实实的改变的活动;二是广大职工发自内心愿意接受的自愿参加的活动,任何强加给职工的活动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这样的活动很显然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目前,借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提升工会工作质量的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现行工会工作框架内,树立为广大职工服务的主线意识,依据广大职工的真实需求,遵循工会工作的客观规律,从“供给侧”做好工会组织的各项工作。工会组织要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以职工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形式和方法开展工作,组织活动请职工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职工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职工一起评议,主动接受职工和社会监督。各级工会组织要多开展广大职工需要的、喜欢的、愿意参加的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活动,严格控制重复的、广大职工不需要、不喜欢、不愿意参加的活动,更要严格禁止以某种手段强迫或变相强迫职工参加的活动,积极满足广大职工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工会工作的有效性,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避免工会工作同质化倾向。总之,就是要通过高质量的、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工会工作“供给”,满足广大职工对“供给侧”——工会组织的需求,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