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 只为鸟儿自在栖

16.05.2016  17:27
根治东南沿海最强大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全面恢复迁徙水鸟栖息地功能
崇明东滩 只为鸟儿自在栖   又到了东滩夏天草长莺飞的时候。沿着工作栈道走向芦苇荡深处,悠然浮游水面的肥大鱼儿猝尔逃走,时而有鸟儿停下啄食,遥遥对视,或是翩然飞起,优美地消失在远方。
  东滩自然保护区,位于上海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口与东海交汇处,总面积241.55平方公里,1998年11月成立,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里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内已记录到鸟类290种
  过了候鸟群徙的季节,只有零星飞鸟不时掠过,其余的,全都藏身草丛深处,啁啾咿呀地用各种美妙的鸣啭在自己的族群里快活地对着话。人,像是这个世界的偶然闯入者,因为惊扰了它们的日常生活,而在心底涌起歉意。
  “这是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全球只剩1500余只。”
  “这是须浮鸥,这个月它们开始用芦苇做巢,准备孵育小鸟了。”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陪同采访的小李却能准确报出鸟儿种类。在东滩保护区管理处,哪怕并非专业研究者,很多工作人员说起鸟类,也都津津乐道,情感溢于言表。
  近年来,人们在这片湿地内已记录到各种鸟类290种,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鹤类为主,其中7种珍稀鸟类的数量,已达到或超过了全球种群数量的1%。迁徙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驻足这里。由于在新生河口沙洲湿地保育、亚太区域迁徙鸟类保护和履行国际湿地公约方面的重要意义,东滩,已经成为吸引全球研究鸟类及湿地生态系统专家学者目光的一方热土。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5年前,东滩的景象可不是今天这样。
  东滩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汤臣栋是在1999年来到东滩的。那时,保护区刚成立不久,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设备,倒多的是偷猎狩猎者,甚至还有世代以此为生的捕鸟高手,张设的定置网具、地笼随处可见,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近年来,上海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崇明东滩湿地。如今的东滩保护区,核心区和重要道口都已建起视频监控系统。
  寸土寸金的上海,还将崇明岛建设定位为“世界级现代化生态岛”,连续多年关停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不符合生态标准的项目、产业一律拒之门外,制定27项低碳硬指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如今,崇明岛的森林覆盖率已达20.5%,占了上海林地总面积1/4的40多万亩林地,让全岛都成了鸟儿们的乐园。
   十年根治互花米草,修复湿地生态
  比滥捕和偷猎更可怕的,是遍地蔓生的互花米草。
  这种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的植物,经过人为引入和自然扩散,如今已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强大的入侵植物之一。由于根系发达株丛密实,互花米草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生”,还会引起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食物和休息地。东滩的互花米草,2002年还不足500公顷,2014年已经达到2200多公顷。
  互花米草怎么治,什么才是最适合各种鸟类的栖息环境,国内还没有多少现成经验可循。从2006年开始,东滩人就联合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高校,开展互花米草治理技术研究。经过多年争取,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中试示范项目于2012年列入中央湿地保护补助项目,投资金额10.3个亿、治理范围约24平方公里。据悉,这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规模最大的以控制外来物种,修复、恢复迁徙水鸟栖息地功能为主要目标的生态修复工程。
  “围、割、淹、晒、种、调”,是汤臣栋、钮栋梁等东滩科研人员总结出的剿灭互花米草“六字诀”。
  可别小看这六个字。每一步,都意味着反复试验、比对和不分昼夜的观测。经过4年治理,如今这一项目已完成了合同工程量的70%,到今年底,余下的少量“牛皮癣”也将被彻底剿灭。这一项目,为中国海滨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示范。
  修复后的湿地生态面貌初步呈现,大规模的迁徙鸟群可以集中栖息。更有趣的是,保护区内还能看见大片稻田,不过只播种不施肥,到秋天,结出的稻米也无人收割——那也是为大批迁徙过境的鸻鹬类和越冬的雁鸭类准备的过冬食粮,在它们从西伯利亚到澳大利亚的长途飞行线上,东滩可是最重要的补给站呢。(记者  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