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方】解读:G20峰会成果凸显中国引领色彩
11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会晤前合影。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11月15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倡导做共促经济改革的发展伙伴,落实全面增长战略,推动世界经济从周期性复苏向可持续增长转变,并与与会国家达成系列共识。那么,这些共识将带来哪些影响?人民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解读1:
习近平G20峰会讲话
刷新中国形象 凸显中国“底气”
与往年的G20峰会相比,这一次习近平的讲话有什么不同?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杰进表示,这一次G20峰会给人最大的感受在于,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多,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则认为,从这次G20峰会上习近平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自信心增强了,“底气”也更足了。可以说,这次的G20是由中国“塑造”的。
“引领”、“信心、”、“塑造”……这些词构成了外界对这次习近平出席G20峰会的评价。
解读2
经贸合作
寻求共识 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
这次峰会,习近平主席这两方面讲话引起与会各国普遍关注。“中方在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将互联互通作为核心议题之一,目的就是开辟新的增长点。”在11月15日举行的G20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说,“落实全面增长战略,重要的是发掘和培育持久增长的动力,形成各国发展创新、利益融合、增长联动的新局面。”此外,在11月16日举行的G20峰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说,“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二十国集团有能力、有责任推动建设统一、开放、普惠的全球大市场,推动多哈发展回合谈判早日完成,还要营造有利于各国发挥特长、实现优势互补的贸易环境,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获益。”
对此,朱杰进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习近平这次明确提出要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联动增长,这向西方国家表达了鲜明的态度:不能一味采取量化宽松的经济政策,不管有多难,也要进行经济结构上的改革。要拿得出政治勇气,才能发掘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陈凤英表示,自由贸易区的安排必须是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不能是相互竞争的,否则会导致世界贸易体系的碎片化、封闭化,对各国都没有好处。要实现真正自由开放的自由贸易,仅靠中国是难以推动的。所以说,习主席的讲话是在引领G20的其他成员国,共同把自贸区建设好、完善好。
解读3
国际反腐
加大力度 让外逃贪官无藏身之地
反腐败是当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议题。在16日的会议上讨论增强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议题时,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要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
在本次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里斯班峰会公报》上,与会成员领导人核准了支持增长和抗风险的《2015-2016年G20反腐败行动计划》,同意采取行动建设反腐败合作网络,包括加强司法互助,返还腐败资产,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港。
对此,朱杰进表示,严重的腐败问题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抵消作用,这一点在G20与会各国中的共识度是比较高的,所以说反腐败能够成为本次峰会的议题是有合理性的。G20在建立之初只是一个应对金融危机的机制,缺乏实实在在的协议性内容。这次从反腐败问题出发,在这个领域培养逐步培养互信,有助于G20本身形成向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型。
解读4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破解弊端 发挥中国引领作用
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有助于增强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会议70周年,各方都在总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在15日的会议上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一点也引起了普遍关注。
对此,陈凤英表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一直是中国在G20峰会中的核心诉求。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明显的弊端,习近平讲话把这一议题上升到了历史的高度。与此同时,今年金砖国家的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建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这是二战后第一个没有发达国家参加的国际金融机构,是对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一个补充,也对G20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人民网记者曾伟 徐伟峰(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