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儿子每天骑三轮带91岁老父吃早点
辛辛苦苦把子女抚养成人,年老后唯一的念想,应该就是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在省会,有一位91岁的老人,他的子女就把孝道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老人的大儿子,虽已年近七旬,但如今已成为父亲的左右手,终日贴身照顾,让老人过上了惬意舒适的日子。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兵
温馨一幕 清晨街头儿子伺候老父亲吃饭
9月22日7时整,伴随上班高峰的车流人流,省会红星街早市上一派热闹的景象。
打开一辆小三轮车的车锁,67岁的张志中把车子里的棉褥子用双手铺平,又把一根老人拐杖放在一旁。一转身,张志中扶着他91岁的父亲张景山,坐进了三轮车中。
蹬着这辆小三轮车,张志中从利民路穿过红星街早市,径直来到联盟路与红星街交叉口东南角的一处小吃摊旁。
“爸,您在车上等着,我买油条去。”张志中把车子停好后,快步走到小吃摊老板面前,“老样子,给我来三根油条,两碗豆腐脑!”
在等待早餐的空隙,张志中把提前在家煮好的一个鸡蛋从兜里拿了出来。剥光鸡蛋皮后,张志中把鸡蛋交到父亲手里。随后,两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被老板端了过来,张志中把碗轻轻放到三轮车边上,“爸,您先喝口热的。”
看到老人吃起了鸡蛋,张志中才坐下来开始吃东西。发现张景山把鸡蛋吃完后,张志中赶紧给老人递过去一根油条,然后继续低头吃着。
张志中吃饭速度很快,很快喝完了豆腐脑。发现张景山食欲不错,张志中马上又买了半碗豆腐脑端过来,同时又拿来几张纸巾,递给父亲擦嘴。
如此温馨的一幕,几乎每天都会在红星街附近上演。早上骑三轮车拉着老父亲来吃早点,张志中已经坚持了五个多月。近日,市民项先生把这样的情景拍照传到网络上后,更是引发众多网友泪奔,所有人都纷纷点赞,称赞这样的爱老敬老举动。
父亲受伤 大儿子搬到家里贴身照顾
吃完早点后,张志中拉着老人回到了利民路附近的家门口。路南的一小块儿空地,就是张志中的修车摊。张志中把摊位支起来后,张景山也下了车,坐到修车摊旁的小凳上。
从家里打来一壶热水给张景山晾上后,张志中的修车摊就算是开始营业了。借着还没有人过来修车子的时间,张志中向记者讲起了自己和父亲的故事。
张志中有五个兄妹,他排行老大。可以说,从小到大,张志中都没有离开过父亲张景山的身边。尽管2000年前后张家兄妹从集中居住变成各自有家,但张志中与父亲之间,一直离得特别近。
搬到楼房居住后,张景山之前和老伴在一起生活。2006年张志中的母亲去世后,身体硬朗的张景山也选择了自己一个人过日子,那个时候,只要老人有事,住在不远处的张志中就会立刻赶到父亲家里。
2012年冬天,出门遛弯的张景山不慎滑倒,造成左腿及髋骨受伤,在医院躺了两个多月。也就是从那时起,张志中开始寸步不离父亲身边。
张景山出院后,张志中叫来弟弟妹妹,宣布了自己的一个决定:“我住得离父亲最近,所以平常让我去照顾他吧。”就这样,张志中搬到了父亲家中,开始贴身照顾老人。
父亲想吃什么,张志中立刻就去做;父亲想出门转转,张志中马上推来小三轮车;父亲夜里有动静,张志中立刻爬起来查看情况……近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张志中离开张景山身边的时间从未超过10分钟,因为他知道,父亲已经离不开他了。
早上6点起床,洗漱后骑着三轮车带父亲去吃早点。上午8点,支起修车摊陪着父亲聊天。中午12点,回家给父亲做饭并服侍老人睡午觉。下午3点,陪父亲回修车摊边直到傍晚。一天下来,张志中显得有些忙碌,除了修车子配钥匙,他还得随时盯着张景山去上厕所,并抽时间给老人买药。虽然有点忙,但对于张志中来说,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只有这样,他的老父亲才能轻松惬意地生活。
对于这对儿成天“黏”在一起的父子俩,他们的老邻居穆连旺很是感动,“张家的几个兄妹都是好孩子,他们尊老爱老的行为绝对值得别人尊敬和称赞!”
“以顺为孝”
张家五子女全心对待老父亲
“爸,您今天得去大便了,否则身体会不舒服。”当着记者的面,张志中拿出手机,打开日历仔细查看着。记者发现,每隔四天,张志中都会在日历上做一个标记。张志中解释,由于父亲有些便秘,因此他会时刻计挂着张景山的排便情况,及时提醒老人。此外,因为张景山行动不方便,在他大便时,张志中都会陪在身边亲自帮忙。
说到对老父亲的照顾,张志中直言并没感觉到累,因为除了他对老人的贴身照顾外,他的弟弟妹妹也对父亲特别好。前段时间,张志中因为天热感冒了二十多天,他的妹妹们立刻就赶到家里照顾老人,“我是家里的老大,住得离爸爸又近,所以多付出一些是应该的,但弟弟妹妹们平常也都没闲着。”张志中说,每到周末,他的大妹妹都会来到父亲家里,把他和张景山的衣服洗干净,平常只要有时间,其他的孩子都会拎着东西来看望父亲,全力满足老人的所有需求。
“老人有什么要求,我们兄妹几人都会答应。”张志中说,之所以最近五个月每天都拉着老人去红星街早市吃早点,就是因为张景山喜欢吃油条喝豆腐脑。在此之前,张志中和妹妹曾在家炸了一年多的小虾和素丸子,也是因为张景山好那一口。
对于自己的孩子们,张景山特别满意,“孩子们对我都特别好,从来不让我生气。”刚刚过完91岁生日的张景山,耳不聋眼不花,与邻居们交流时经常哈哈大笑。老人说,正是因为孩子们的精心照顾,他才每天过得这么开心。
在张志中兄妹心中,“以顺为孝”已经成为他们照顾父亲唯一要遵循的原则。无论啥事,只要顺着老人的心思,听老人的话,让老人开心,那么日子就一定会过得舒服。这四个字,是兄妹五人对“孝道”的最终解释。
义不容辞
“老人养我小,我养老人老!
在采访张志中和他父亲时,记者遇到了张志中的三妹张俊英。由于住得离张景山家不远,每天早上张志中拉着父亲外出吃早点时,张俊英都会抽空去看看老人,了解父亲的身体和生活状况。
张俊英回忆,他们兄妹在小的时候,都住在省会南三条附近的一个小四合院里。那个时候,他们的母亲负责在家照顾孩子,身为顶梁柱的父亲,则终日蹬着人力三轮车走街串巷地拉活,以此补贴家用。
虽然孩子比较多,但张景山对每一位子女的要求都很严格。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张景山都言传身教。张俊英记得,父亲曾在工作中多次捡到手表甚至自行车等物品,在那个年代,这些东西算是很值钱的了,正直实在的张景山,每次都会在第一时间把这些物品上交给单位或当地派出所,并告诉孩子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触碰的。
在家教上,张景山也时刻传承着尊老爱幼的思想。吃饭要等着老人先吃,给老人端碗得用双手,逢年过节一定要去登门拜访老人,遇到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必须让着对方。张景山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手把手地教给了他们兄妹几个。同时,为了让孩子们都能有出息,尽管日子过得艰苦,尽管一件衣服得兄妹之间换着穿,张景山愣是省出钱供着五个子女都上了学,也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父母在我们小时候所给的教育是最淳朴最有用的。”张俊英感慨地说,如今他们兄妹也都是六十岁上下的人,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及孙子孙女,因此在对年轻人的教育中,他们都沿袭着父亲的理念,让下一代学会老实做人,实在做事,所以大家现在的生活都很快乐,因为小辈们对老人都特别尊敬和照顾。
“老人养我小,我养老人老!”这句话,是记者在准备采访结束时,张志中给自己兄妹总结出的一条道理。张志中说,父母把孩子们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如今他们上了年纪,照顾老人这是义不容辞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前半辈子是老人照顾孩子,后半辈子就应该是子女伺候老人了。因此,他们兄妹会一直这样继续尽心照顾父亲,让年迈的父亲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