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偷自家三轮车10岁男孩喊爸爸抓贼
未成年人遇到他人实施犯罪行为时该怎么办,听听相关人士的说法
■乐乐说,偷车的人往这个方向走了。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昌 通讯员 王伟伟 韩素波
10岁小男孩看到一名陌生男子偷盗自家电动三轮车时,他没有冲上阻拦,而是跑回家喊父亲出来抓贼。40分钟后黑衣男子被赵县警方成功抓获,小男孩喊父亲抓贼的机智举动,也赢得了民警和邻里的称赞。遇到类似事件时,又会有多少孩子会如此冷静地处理呢?记者调查发现,57名被调查的儿童中,竟有17名儿童遇类似情况时会选择冲上去制止。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得不引起社会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电三轮被盗 10岁男孩喊爸爸抓贼
赵县赵州镇东晏头村东的小路上,有一家门业商店,商店后院加工门套。商店生意不忙时,老板屈亮(化名)都会在后院加工门套,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电动三轮车就停在商店门前。
昨日10时,记者在屈亮的商店看到,正对门是一张办公桌,店内墙上镶着各种品牌的木门,店内顾客络绎不绝。屈亮说,9月17日19时45分左右,他在后院加工门套,10岁的儿子乐乐(化名)坐在办公桌前写作业。突然,儿子跑过来说“有个男的把咱家的电动三轮车骑走了”,他丢下工具跑了出去。
电动三轮车是去年8月份花3000多元买的,主要是接送儿子上下学用,平常就放在商店门口。
“那个男的骑车往东跑了!”乐乐说。随即,屈亮驾车追了过去,同时拨通了110报警电话。40分钟后,他接到赵县公安局刑警三中队中队长张建伟的电话,说在前大章道口将黑衣男子抓获。很快,37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供述了伙同他人到赵县东晏头村盗窃电动三轮车的犯罪事实。
事后,乐乐告诉屈亮,当时他听到门外有砸东西的响声,就跑出去看,只见一名身着黑衣的寸头男子,已经骑上了停在店门口的电动三轮车。看清楚男子模样后,乐乐边喊着“这是我家的电动车”,边跑向后院喊父亲。屈亮说:“事后我们也后怕,幸亏当时儿子比较冷静,首先选择喊我。”
57名小学生17个表示会直接制止行窃
面对偷车贼,乐乐喊人抓贼的机智举动,赢得了民警的称赞。假如其他的未成年人遇到类似的情形时,是否也能像乐乐一样呢?
昨日,记者在长安东路小学对五年级一班的小学生进行一次课间调查。调查发现,全班57名同学中,有29名同学表示会首先选择报警,11名同学表示会记住小偷的模样,然后喊家长抓小偷,但还是有17名学生表示会直接冲上去,制止小偷的盗窃行为。
57名小学生有近三分之一表示,父母并没有教过他们,面对正在实施犯罪的歹徒时,应该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制止危害行为的发生。
昨日中午,记者在师大附小等多所学校门前,对接孩子的家长进行随机采访,不少家长也都表示,没有专门教过孩子如何面对正在实施犯罪的歹徒。六年级学生家长李先生说,有一次,两个小偷在单元楼门口偷自行车,凑巧被打球回来的儿子发现了,儿子试图拦截,被推了个趔趄,两个小偷最后还是逃走了。“回家儿子讲起这件事,我和爱人都觉得特别后怕,未成年的孩子根本没有能力对付成年的歹徒。”李先生还说,事后他们想想,确实没有对儿子进行过这个方面的教育。
未成年人直接制止犯罪行为或带来伤害
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突然遭遇阻拦,会做出何种举动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老师乔蕾说,当个体为达到目标而实施某种行为受阻时,该个体便会处于紧张状态,而这种紧张状态的持续则会激发其产生侵犯行为,并且侵犯行为的强度也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也就是说,一旦犯罪分子的行为受到阻止时,犯罪分子很有可能会对阻碍行为的人或者物,实施侵犯行为。”乔蕾说,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所以在面对一些突发的犯罪行为时,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很可能从客观上使犯罪分子的行为受挫,进而激发其产生侵犯动机,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则很容易受到人身伤害。
“虽然这些年来未成年人的保护一直是社会、学校、家长关心的重点,但是面对突发事件有些孩子还是不能很好处理。”乔蕾说,这也就要求家长和学校应该教会未成年人如何科学、合理的躲避危险,进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未成年人要避免与犯罪分子正面冲突
赵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张建伟说,发现犯罪嫌疑人盗窃电动三轮车时,乐乐表现得很机智,这是一起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遇到此类情况,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处理呢?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切勿大哭小叫,惊慌失措。
2、要避免与犯罪分子发生正面冲突和对抗,可记下其特征,待其离开或确认自己已处于安全区域时,再喊人或者报警。
3、如遇犯罪分子夜间实施犯罪行为,切莫开灯,而应利用黑夜保护自己,躲避危险。
4、灵活应变,舍财保命。未成年人无法与犯罪分子武力抗衡,应随机应变,在财产无法保全时,一定要舍财保命。
5、迅速报警、登记备查。脱离危险区域后,应及时报警,并提供第一手破案线索,以便公安机关能在短时间内抓获犯罪嫌疑人。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