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一座山盖起三百座庙宇 走出三代帝王

11.05.2015  12:07

从北京到河南,华北平原纵横800里,独独在邢台隆尧县山口村拔地而起一座孤零零的尧山。150米的海拔并不起眼,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曾汇聚儒释道三家百余座庙宇寺院,三代帝王,数十位历史名人从这里走出。历经千年沧桑,尧山像母亲一样守望四方,福泽后代,而谁又在山脚下,孤独地守望着它呢?

尧山北峰,东半片已经被挖平。秦庆翔 摄

尧山是座小山,长三公里,宽一点五公里。包括两个山峰,南峰称尧山,北峰称宣务山,两峰之间就是山口村。相传这里是尧帝的始封地,从远古时代开始,尧山相继孕育了尧舜禹、五代后周的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李唐王朝更是从这里发迹。

隆尧县诗词协会副会长黄俊里:“唐王朝就是从隆尧出来的,李渊的爷爷,老爷爷现在还在这埋着呢。后周的皇帝郭威、柴荣的家乡,还有唐祖陵,还有尧山,正好在一条线上。

  河北电台记者周文宣(图左)采访隆尧县诗词协会副会长黄俊里(图右)。秦庆翔 摄 

尧山不仅仅是传说中的“帝王山”,更是一座“文化山”。早年间,山道两旁有明代书院、隋代佛经翻译大家彦琮法师墓,还有千佛殿、准提塔;拾级而上,半山腰有尧祠、孔子庙、关帝庙。佛道儒三家为何齐聚尧山?

山口村民、80岁的“守山人”刘永庆:“自汉朝,建立尧帝庙;唐朝时候提倡佛教,由李世民第十个儿子李慎,建了好多摩崖石刻、雕像,无影碑,七寸塔等等;宋朝以后大力提倡道教,又修了好多道教的庙宇;明朝以后咱这出了一部分文化之人,大力提倡儒教。

在这些文化名人中,明朝末年,尧山附近出的一位进士,赵渔,对尧山文化的世俗化影响最大。赵渔在尧山北峰建立“资治书院”,振兴当地教育;建三天阁,供尧帝、玉帝、孔子像;他凭借自己的威望,立下农历四月初一为“尧山庙会”,三百六十多年来,每年牵动数十万群众来尧山进香祭祀、商贸交流,会期长达一个月。至此,尧山成了方圆百里名副其实的民俗文化中心。

  河北电台记者赫振贤(图左)、周文宣(图中)采访山口村村民。秦庆翔 摄 

大会期间,往北天津、北京,唐山,秦皇岛,往南河南周口地区来朝拜,做买卖,从我记事起,批发商早早提前一个多月就来了,这个庙会很兴旺。

如今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前后,仍是尧山庙会的高峰期。远近民众乘着汽车、三轮车、摩托车、马车,带着锣鼓旗帜,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而来。山上山下、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不过遗憾的是,今天百姓朝山进香看到的寺院庙宇,已不复当年旧物。八年抗战、十年文革,曾经“大庙72座,小庙散如牛毛”的尧山屡遭浩劫,更厉害的,是近年来开山采石的破坏。《山海经》上记载,尧山“出文石,五色锦章”,1984年这一说法得到证实,尧山发现一个花色品种奇特的大理石矿。

满目疮痍的南山。秦庆翔 摄

尧山成了隆尧县6家大型水泥厂的原料地,150多家石灰厂、石料厂遍布山上,带动2万人就业,成为冀中南重要的石材基地,但山上幸存的历史文物几乎全部葬身在开山的炮声中。

山口村村民:“每天都是炮声不断,当地人都知道中午12点不出门,12点就开山放炮。风一吹,头上都是沙,不敢睁眼。每天都是雾蒙蒙的,开不见蓝天,窗户没开过,都是死的。

  河北电台记者赫振贤(图左)采访山口村村支书刘永胜(图右)。秦庆翔 摄 

就在尧山喘喘一息的时候,从山口村走出的县化肥厂职工刘永庆站了出来。1983年,在深夜里,他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地在山上重新翻建庙宇。

刘永庆:“带着口罩,蒙着手巾,他们谁也认不出我是谁,不敢出头啊,因为是国家干部,工作人员。

两份文件救了尧山的命。1985年,省文物局下发文件,要恢复文物古迹。刘永庆手拿文件,挺起腰板当起了尧山的“守山人”。自己筹资300多万恢复“资治书院”,建庙10多座。2008年,隆尧县也下发一份通知,对尧山所有石料厂、石灰厂“一刀切”彻底关停。

河北电台新闻频道副总监冯慧杰(图右)、记者周文宣(图左)采访山口村转型的矿老板。秦庆翔 摄

满目疮痍的尧山终于得到休养生息,但这二十年间,隆隆的炮声把尧山南峰几乎削为平地,北峰的东半片也已面目全非。隆尧制定30年规划,植树造林,治理山体,大力发展尧山文化旅游。这时,刘永庆的庙群已经形成规模,被当地文保所接管,80岁的他被聘为管理员守护着这些庙宇。谈到这些年为何义无反顾地“守山”,老人竟眼泛泪花。

刘永庆:“整个山上的历史古迹,太重要了,太可惜了!缺乏后人承接、传导下去,只要我活一天,都在恢复历史古迹。

记者:“那您想过在您百年之后?

刘永庆:“无所谓,爱好的人自然他会接下来办这个事情!

天蓝了,鸟来了,树绿了,夕阳下,耄耋老人又坐回到了墙根下。“尧山文化”已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恢复往日的祥和。“守山人”刘永庆依然孤独地恢复、传承历史古迹。

刘永庆:“恢复尧帝碑,再重修那个摩崖石刻,碑文我这儿有……

坐在奶奶庙里的刘永庆眼睛穿过庙门望向远方,那里是遍体鳞伤的尧山南峰,在老人的心中,曾经的尧山还在,未来尧山还有希望。

(河北电台记者胡保民、冯慧杰、杜岩卿、周文宣、赫振贤、邢台台记者秦庆祥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