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慢就业”现象增多 折射大学生新型就业观
求职者填写个人信息。长城网 张天虎 摄
长城网2月8日讯(记者 张天虎 实习记者 王雅洁)在一个单位实习一阵子不喜欢,跳槽到另一个公司接着实习。对于石家庄学院经济贸易专业大四的小余来说,实习不是为了稳定工作,而是为了尝试工作。面对记者的采访,小余坦言:“没有明确的规划,也不着急工作挣钱,在尝试中慢慢寻找兴趣。”
岁末年初,像小余这样不着急就业的现象,被称为“慢就业”。所谓“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了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据最近一项调查统计显示,2010-2015年,“慢就业”现象日益明显,另外处于失业状态、且不打算求职和求学的“待定族”群体人数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求职难”是不少同学选择“慢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数据表明,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70万以上,比去年增加约21万人。而与此同时,某招聘平台分析发现,与往年相比,虽然今年校园招聘的企业数量并未减少,但提供的岗位数量相对减少了。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找份适合的工作压力山大!”来自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小韩,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总共投了50余份简历,有的石沉大海,有的经历了面试后被刷下来。虽然已经收到了两家民营公司的“offer”,但她表示会继续投放简历:“希望找到一份既适合自己,又特别喜欢的工作。再等等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不过在一些“待定族”中,“慢就业”的原因也不仅限于此。小韩对记者说:“很多公司在面试时直接问英语六级成绩怎么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吗等问题,距离毕业还有半年时间,会继续考证,来充实自己。”还有的同学表示会利用大四最后的时间来旅游,给大学四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有关专家表示,“慢就业”和“待定族”都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面对更多的选择,大学生开始注重职业长期规划和就业质量。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上,因此广大毕业生应当量体裁衣,针对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