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能否搅动“大气候”
——艺术品微拍卖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张晓娟
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拍到艺术品,这在过去几乎不可想象。但随着社交媒体软件的不断完善,一种新的拍卖艺术品方式——艺术微拍,正在微信朋友圈以星火之势,呈燎原之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国内大大小小的艺术品微拍平台已超过千家。而拍卖这个古老的行当,在和互联网电商搭上关系后,也成为艺术品交易市场上令人瞩目的增长点。
微拍究竟怎么玩?存在哪些隐患?喧嚣过后又该如何发展?记者带着问题,与省会多位专业人士进行了交流。
A
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省会一位经常参与微拍活动的王女士,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她说:“我们群里的人都很喜欢书画艺术,对于艺术品投资也感兴趣,以往苦于没有机会和渠道。而艺术微拍简化了拍卖流程,节约了拍卖成本,打破了时空限制,所以大家参与热情都挺高。另外,就算不买,每天看看,学习一点书画知识也挺有意思。”
“艺术微拍的确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河北“创客艺术微拍汇”的群主“叙石匠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群去年成立,目前有460多人,算河北最早一批做艺术品拍卖群的,目前主要做雕刻和书画拍卖。与传统的拍卖公司征集作品、预展等不同,微拍群只需在公众号上预报消息,把需要拍的作品分门别类,将有购买意向的藏家加入群。然后到约定时间,上传作品照片,让群友无底价拍卖即可。“一件艺术品短则半小时,长则一两个小时,参拍和围观的藏家边看边讨论边出价,氛围轻松,成交率也超过半数。”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知名的微拍平台周周拍、蔷薇拍卖、艺麦微拍群、阿特姐夫微信拍卖等,依托线上线下资源,把艺术品拍卖做得风生水起。而且,随着艺术微拍热度的飙升,省会不少市民也开始“试水”。他们中很多人,以前从未买过艺术品,但却通过微拍了解到艺术品交易过程,爱上了收藏,其中许多买家更是通过微拍购入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画。
B
微拍不属拍卖 维权困难
但是,与所有电商一样,艺术微拍在表面的繁荣下,也隐藏着很多风险和隐患,这其中,有些问题是传统拍卖一直悬而未决的难题转移到网络平台,如艺术品真伪等,有一些则是互联网的特殊交易模式带来的问题,例如维权难。
曾在南京某拍卖群购置过拍品的雷婷女士,在谈及自己购买了“货不对板”的字画时,还有些愤愤不平:“微拍群里还是比较乱的。首先是无法判断真假,另外图片与实物存在很大误差。另外说好的‘七天无理由退货’,到手里就退不了。没有面对面看过,大家对于真假又各执己见,维权成本太高,沟通也很难,只能认倒霉。”她还苦恼地表示,“参加过几次微拍后,现在常无缘无故就被拉进拍卖群,感觉很困扰。”
记者也发现,目前法律层面对艺术品网络拍卖还缺乏专门监管,导致这一市场维权不易。如果进行微拍的运营主体有些是拍卖企业,他们有拍卖许可资质,受《拍卖法》监管,但如果是非拍卖企业,《拍卖法》管不到,只能适用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另外微拍留存证据困难,在线交易,签订合同的电子签名如何认定等都是问题。不过,目前国家标准委已正式立项《网络拍卖规程》,艺术品网络拍卖未来有望有法可依。
C
“取长补短”推新人新作
尽管褒贬不一,但有一个趋势不容忽视,那就是艺术品交易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而微拍背靠互联网大平台,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当记者询问微拍卖是否会蚕食掉传统书画拍卖市场时,很多从业者都坚定地摇头道:“不可能。”
省会大马拍卖的王致远告诉我们,电商、微拍等网络拍卖只是实体拍卖的一个补充手段,短时间内无法撼动艺术市场原有交易方式的统治地位。而且现在就把艺术微拍定义为一种商业模式,为时尚早。“微拍现有的活跃用户主要是艺术行业的从业者本身,依靠熟人圈来作为信用保证。这样的信用体系是非常脆弱的,如果能制定出完善的便于操作的信用体系,例如群主参考拍卖公司建立专家鉴定团,标明作品来源,保证消费者的切身权益,肯定能让艺术微拍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河北省美协会员、画家袁杰接受采访时,也呼吁艺术品微拍群多为年轻画家提供平台。她介绍,传统的拍卖公司门槛高,拍卖周期长,而且极少拍没有名气画家的作品。微拍刚好取长补短,为有实力的青年画家量身定做“拍卖会”,“尺幅小点,单价低点,对买家来说没负担,也让这些艺术家尽早接触市场,能够生存。”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