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小伙成“维和尖兵”南苏丹演绎士兵辉煌(图)
燕赵都市网沧州电(通讯员郝国华 孙小川 记者代晴)11月的国内已是初冬乍寒,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南苏丹却骄阳似火,平均气温高达40摄氏度。这已是河间小伙杨朝执行维和任务的第8个月,月底他和战友们就要圆满完成任务,随部队轮换回国。从告别祖国宣誓出征,到历经磨难载誉待归,杨朝作为“蓝盔方阵”光荣的一员,为军旗增光,为祖国添彩,践行着神圣的维和使命,先后被大队表彰为“维和之星”,被联南苏团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在异国他乡演绎了一个士兵的辉煌。
杨朝授勋现场。 通讯员孙小川/摄
通过层层考核为国出征
杨朝1米78的个头因为略瘦而更显精干,黝黑的脸庞“非洲味”十足,一双眼睛经常眯在一起充满笑意。“别看杨朝经常把笑容挂在脸上,他对自己可‘狠’着呢!”
今年1月份,济南军区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在驻安阳某部队抽组,已是中士的杨朝作为专业技术能手被挑中,但是想要带上大红花为国出征并非易事,光维和集训就是一大难关。三个月的集训期间,维和大队一直保持着近乎残酷的训练、严标准的考核以及高达20%的淘汰率。由于长期在装甲修理岗位上工作,杨朝患上了腰椎肩盘突出,但为了通过考核他着实对自己狠了一把。
马年春节前后的安阳格外地冷,三场大雪把温度降到了冰点,双手摘掉手套在室外一会儿功夫就会完全失去知觉。武装五公里考核,杨朝把衣服脱得只剩下一层薄薄的迷彩服,披上总重超过10公斤的装具。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冒出来,嘴里不断向外“喷”着白气,腰伤折磨让杨朝无法成为最快的那个,但倔强的他绝不会让自己拖全队的后腿。“全部合格!”当听到最终成绩的时候,杨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考核之后,战友们嘻笑打闹着去洗澡了,而他却疼得龇牙咧嘴地忙着往腰上贴膏药。
集训期间,杨朝瞄着短板练,对着弱项补。练战术,别人只用正课时间练,他连休息时间也搭进去,自我“加餐”;打射击,别人40环感觉就很满足,他一定要至少打出45环,他说“战场上必须确保一枪击中要害,否则就是失败。”集训结束进行表彰的时候,杨朝被评为“军事素质突出个人”,光荣地戴上了大红花,磨剑待征。
冲锋陷阵被封“维和尖兵”
南苏丹的天湛蓝清澈,白云朵朵,但这片美丽天空映照下的人民却是流离失所、饱受战乱和贫穷折磨。4月23日,联合国营地遭受武装袭击,18名枪伤难民被紧急转往基地的二级医院进行救治。为了防止伤员再次受到冲击,联南苏团紧急指示中国维和部队对医院实施24小时高度警戒。任务的危险性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种族矛盾凸显,武装冲突正酣,双方都红了眼,收治伤员的医院随时有可能被作为攻击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警卫人员。但是杨朝当晚就找到指导员说:“让我去吧,我眼睛尖,反应快!”
警戒的日子,杨朝亲眼目睹了那些深受战争荼毒的人们。一名怀孕已达7个月的孕妇,左脑大约五分之一被子弹完全削去,送至医院时只经过了简单的包扎,隐隐约约还能够看到脑浆;一名男子,一段大约20厘米的肠子竟被5颗子弹射中,所有从口而入的东西都会从腹部随污物流出……那些揪心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杨朝的脑海里,使他更加深刻理解自己作为一名维和军人所肩负的担子,信念化作无穷的力量,他愈加明责知重,想要尽自己所能守护这一方平安。
其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杨朝带领一个警卫组白天战高温,夜晚斗蚊虫,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警惕心坚守岗位,有效确保了医院救治伤员期间的安全。不记得有多少次换岗下来的他,累得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抱着枪就沉沉地睡去了。从那以后,战友们就亲切地称杨朝为“维和尖兵”。
激情演讲铸造士兵辉煌
“生命不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要肩扛使命,心系祖国……”台上的演讲激情澎湃,台下的观众掌声不断,这是杨朝在大队组织的“放飞青春、献身使命”主题演讲比赛中参赛的一幕。说起杨朝演讲的本事,全大队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丰富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任务期间大队共组织了六次演讲比赛,杨朝毫无悬念地拿了四次第一名,另外两次是他实在不好意思再参赛了,“总得给别人点机会吧”。
杨朝在激情演讲。通讯员孙小川/摄
为了写好一篇演讲稿,杨朝一连几天,熬夜加班查阅资料、请教别人,反复修改十余次。为了检验效果,他常常拉着战友到没人的地方去“试讲”,让战友给他“挑刺”,然后反复揣摩修改,尽力做到熟练、完美。基于前期足量的“功课”,最后的比赛中,他的演讲一气呵成,感染力强,让台下的战友们大呼过瘾。“以前觉得演讲比赛非常乏味,但自从杨朝上台,看演讲就成了一种享受。”战友如是评价。
凭着认真劲儿和好口才,在后来的文艺汇演上,杨朝被大队领导专门挑中去担任主持,为晚会增色不少。战友们说杨朝是文艺青年,但是他不喜欢,他宁愿别人叫他“尖兵”。他笑着说:“我来自武术之乡沧州,燕赵之地盛产忠勇之士,而且中国维和军人就应该当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