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两山”路,浙江林兴民又富

24.11.2015  09:4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实践系列报道之综合篇
     中国绿色时报11月23日报道(记者  李松龄  何晓玲  通讯员  刘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一句话到变成真实写照,浙江探索了10年。
  1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此,浙江走上了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之路。
  10年来,浙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充分发挥林业功能,推动全省率先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发。
  探寻“两山”路,浙江林兴民又富。
   护美绿水青山
  森林资源十年三增长
  “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绿化工作,真正使浙江大地树成荫、林成景,绘就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美丽长卷,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前景。”2015年3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召集各地县委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上如此强调。
  这是夏宝龙连续主持部署全省平原绿化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生态建设决心的体现。
  对生态建设如此重视的浙江,“两山”实践走出了什么样的路线图?
  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说:“‘两山’实践10年来,浙江大手笔绘绿,启动工程、出台政策,林业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步子越跨越大。”
  10年间,大大小小的林业建设工程接连在浙江大地铺开,特别是“四边”绿化工程的开展,让浙江目力所及皆为风景。在全省掀起绿化热潮的“1818”平原绿化行动,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05.3万亩、平原区林木覆盖率提高至19.3%,提前并超额完成任务。
  作为国土面积不大、经济发展快速的浙江来说,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展绿化,无疑是着眼长远,为百姓及子孙后代谋划更多的生态福利。为了更好地护美绿水青山,浙江在大规模植绿的同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资源的重大举措。
  《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生态公益林、天然阔叶林和珍贵树木等资源的管理措施更加严格;国有林场改革破冰,解决了因常年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而深陷困境的几大难题,让国有林场的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森林质量,浙江以政府买生态的形式,出台了《浙江省财政林业补贴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
  在浙江,关乎生态建设之事,事事为大。今年初,两项涉林工作被列为省长牵头主抓的重点工作。其一,将“省级以上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提至每亩30元”的政策落地,这是浙江第八次提高补偿标准,浙江由此成为全国补偿标准最高的省份;其二,“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正在推进,多项林业重要指标纳入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唯GDP论政绩的考核新标准成为实施亮点。
  面对生态保护的课题,浙江以最积极的态度,制订最严格的措施,解决最制约的难题,并收获最鼓舞人心的成果。
  最新森林资源调查公告显示,浙江全省森林面积达604.9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2.8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91%,继续位于全国前列。与10年前相比,分别增加20.36万公顷、1.02亿立方米和0.4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资源“三增长”。
   做大金山银山
  2%林地创造8%产值
  面对“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浙江发展的主题离不开山。
  在“两山”科学论断的指引下,浙江一边护好绿水青山、一边做大金山银山,以占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8%的林业总产值,用最具说服力的数据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场实践“两山”的道路,最大受益者是浙江千千万万靠山吃山的山区老乡。特别是林改将林地分山到户后,如何将资源变资本、叶子变票子,成为浙江开拓创新的重点。
  破解林农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浙江创新性地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以林权小额循环贷款、林权抵押担保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等模式,让资本进了山,林农手中的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增强林农风险防控能力,浙江创新性地开展了森林保险工作,在全省实行了林业保险政策性补偿,解决了林农因单块面积小、地块多导致保险成本高的难题。
  推进“数字林业”建设,提升林业发展的效率,浙江创新建立了林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一家一户的林地资源、信用保险等信息存入“IC”卡,林权管理实现数字化,林农的“IC”卡变成了信用卡。
  实现林地与金融市场无缝对接,浙江创新性地新建起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林权交易中心、资源评估中心以及收储中心等林业管理机构,为广大林农提供了走向市场的平台。
  创新的力量让潜藏在山林中的绿色经济“爆发”。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曾高度肯定:“浙江深化林改中的创新经验值得推广。”
  如今,林兴民才富的理念深入人心。靠山吃山的林农不再以砍树为生,而是投入到林业建设之中。为了提高林农收入、降低林农负担,浙江率先在全国推行林农“零税赋”,林农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政府引导、林农参与、资本注入,浙江林业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逐步成为闻名全国的竹业大省、木业大省、花木大省、森林食品大省、森林旅游大省,浙江也因此走在了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随着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浙江农民林业收入持续增长,浙江省人均林业纯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7%,重点山区更是高达60%以上,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2.2%。
   坚定“两山”路
  做强现代林业经济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明确要求,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继续探索有效模式和科学路径,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坚定走“两山”路是总书记的要求,更是浙江不变的发展思路。
  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明确以围绕“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经济转型,浙江发展之路将如何布局?如何做强“美丽经济”?
  以《意见》为纲领,浙江将进一步放大生态优势。划定森林、湿地、物种生态保护红线,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效益补偿制度;加快绿化平原水乡,提升平原绿化数量和质量,彰显江南水乡特色;加快湿地生态修复,探索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启动千万亩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示范样板;把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建设,由点向面、由局部向整体、从典型示范向连片建设推进,提升城乡生态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浙江还将继续做强林业经济。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相互参股,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带来的利益,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加快竹木、花卉苗木等林业主导产业发展,培育香榧和铁皮石斛两大国家级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提升现代林业园区,建成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精心打造“进森林氧吧、品森林美食、赏森林美景”的一流森林休闲养生福地,实现从卖木材、卖林产品到卖生态、卖健康的转变;加强林产品公共营销,实施“电商换市”,发展电子商务,扶持大宗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建设。
  林云举表示,浙江林业将集合改革与科技两大动力,探寻适应现代发展的“两山”新路径,打造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浙江模式”,通过发展林业来建设浙江美丽经济、带领更多林农奔小康、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