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士兵对祖国的深情诉说 ——追记我驻索马里使馆警卫人员河

01.08.2016  08:08

2010年10月,张楠参加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组织的军事集训。新华社发

□张东波 刘新 关晓虎

八一”建军节前夕,在英雄张楠牺牲一周年的日子里,英雄的父母应邀来到儿子生前所在的武警山东省总队,“看望”儿子。

就在去年8月1日——那个属于中国军人的日子,张楠从万里之遥的索马里回国的情形,不时又在母亲朱丽萍眼前浮现:

那天傍晚的济南遥墙机场,停机坪庄严肃穆,礼兵抬着覆盖着五星红旗的儿子灵柩缓缓向她走来……

儿啊,你怎么让人抬着啊!你快下来,妈妈想抱抱你……”望着儿子灵柩,朱丽萍喃喃自语……

此刻,当她走进总队精心设置的张楠事迹陈列厅,望着儿子留下的一件件遗物,她真切地感受到儿子鲜活的青春气息。

她捧起4本厚厚的黑色塑料皮日记——那是儿子记下的11万余字的军旅日记,一字一句翻看着,耳边仿佛回荡响起儿子对亲人、战友和祖国饱含深情的心语诉说……

农家院里走出的“兵二代

如果组织需要,我愿当一辈子兵!”张楠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他是听我讲部队故事长大的。”转业回乡的张圣林曾在铁道兵部队服役11年。受父亲影响,张楠从小就崇拜军人,向往军营。

张楠家乡是著名杂技之乡吴桥,母亲就是杂技教练。对杂技并不感兴趣的张楠有一天突然缠着妈妈要练杂技功夫。“10多岁的孩子,身体已基本定型,练高难度动作很吃力。”张圣林回忆说。

可张楠有股不服输的倔强劲,三遍五遍不行就练十遍,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时常是新伤盖着旧伤,小疤连着大疤。只是母亲有所不知,这一切的背后竟然都是因为张圣林一句不经意的话:“当兵首先得有一副好身板”。

2004年底,正当母亲望子成龙,期望儿子成为杂技团主力演员时,正在外地随团演出的张楠却独自一人跑到征兵报名处报名,并如愿成为一名武警战士。直到此刻,母亲才全然明白,儿子给她上演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小把戏”。

我要当一块‘好钢’,绝不当‘边角料’

仿佛就是为当兵而生,踏入警营前就做足准备“功课”的张楠在走进部队后自我加压,制订了“三个三百”“两个三千”计划:即每天训练结束后,再多做三百个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早晚再各跑两个3000米,全面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和技能。

但凡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磨炼中成长的。我要当一块经得起熔炼、受得了敲打、耐得住打磨的好钢,绝不当那些华而不实、可有可无的‘边角料’。”张楠在日记中这样激励自己。

不孝子”原是精忠报国好儿郎

2015年2月,张楠成为奉命赴索马里担负我使馆人员警卫任务的8名成员之一。然而,当张楠准备将这一消息告诉父母时,心中却是异常的艰难和纠结。

2014年7月25日,他深爱的姐姐张倩因病离世。在姐姐最后一段时光里,张楠向部队请了长假,陪伴姐姐在医院里度过了他参军后最长的一次假期。姐姐弥留之际,嘱咐张楠:“一定要替我尽一份孝心,给爸妈养老送终!

姐姐去世后,张楠陷入极度悲伤痛苦之中,长期坚持不辍的写日记习惯竟中断了整整4个月。在那段时间里,他除了每月将工资全部寄给父母外,就是想方设法减轻父母失去女儿的悲痛。

可如今,父母刚刚失去女儿,唯一的儿子又要远赴他乡担负时刻面临生命危险的任务,这让父母情何以堪啊?

为了心中那份无法动摇的报国信念,张楠最终还是做通父母工作,毅然踏上远赴索马里的征程。可是,这一去竟再也没能回来。

据新华社济南7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