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农储粮浪费与乡镇粮库“放荒”
在第二十四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到来之际,国家粮食局今天表示,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很大,节粮惜粮潜力巨大。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我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在700亿斤以上,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10月10日 《人民日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农户落后的保管技术,居然“吃掉”2亿人1年的口粮。虽然,大饥荒的年代已成往事,但粮食危机的雾霾,并未离我们远去。据报道,2013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超过了7000万吨,创历史新高。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稳增长,我国严守18亿亩的土地红线,不断出台科技兴农、政策惠农措施。可即便如此,全国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一直在2%左右徘徊。每年农户储粮环节损失700亿斤粮食,确实是在暴殄天物。
然而,在大量粮食浪费在存储环节的同时,我国诸多县乡粮库却“无米下炊”。以笔者所在的地方为例,随着“交公粮”的结束,原来乡镇级粮库基本闲置,部分闲置粮库甚至卖掉了事。一边是在农储设备中,大量粮食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影响,白白的浪费。另一边却是乡镇粮库“十室九空”濒临倒闭,确实可惜。
因此,盘活乡镇粮库资源,使之与农户对接,就显得尤为迫切。但应该意识到的是,大量乡镇粮库,之所以濒临倒闭,根本原因就是政策粮断奶后,缺乏在市场中“中流击水”的能力。其实,大米、谷物等常用粮食,价格波动并不大。狭窄的盈利空间利润,还要面临库损、人工、水电等消耗,很难实现盈利。于是,生存能力最强的县乡粮库,或是从事对接产销等短线交易,或是在“蒜太公”“蒜你狠”等应景食物、小宗食品上做文章。
同时,对农户而言,存量无非是等待行情,在惜售情节驱使下,乡镇粮库也很难在市场中“吃饱”。由此看来,靠市场盘活,很难让乡镇级粮库与粮农对接。对有关部门而言,一方面,要在政策上引导,给予乡镇粮库存储补贴。毕竟,相比700亿斤白白浪费,通过公帑使之保存下来,社会效益更大。另一方面,要探索农户与粮库合作存粮的模式,以达到社会、粮库、农户三赢的目的。
列宁说过,粮食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我国也一直有“高筑墙,广积粮”的传统。显然,700亿斤粮食的浪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同样乡镇粮库闲置,也是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使之合理对接,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