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计视角下的社会保障资金绩效问题探析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对养老保险基金、工伤生育保险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等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项目进行审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开展了绩效分析,取得了较 好的成效。结合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在我国逐步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形势下,审计要有为健全、规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服务的意识,要积极改变审计的方式方 法,将社保资金审计的重点由真实合法性审计转向绩效审计,逐步由查错纠弊向揭露社保制度缺陷、检查社保政策运行的效应和评价社保资金使用绩效转变。笔者就 社保资金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审计视角下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关注的内容
一是政策制定公平合理性审计。只有各项政策合理公平,才能促进社保制度的良性发展,也才能真正用于指导实践,为此,政策的合理公平审计是绩效审计的根本。一 是审查各项政策制定的合理性,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保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是审查政策制定的公平性,看其是否能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是政策执行效果性审计。政策的执行主要体现在征收、使用等具体业务环节,只有每个业务环节都按政策规定执行,社保资金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此,关注政策 执行的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关键。一是关注宏观的政策目标实现情况,如养老保险资金是否作到了应保尽保,养老保险的标准是否逐年提高,是否能满足基本的生活 需要,是否影响社会安定,失业保险资金其在失业预防、失业保险和就业扶助等方面的功能发挥情况;二是关注基金的规模,收支是否平衡,基金积累是否逐年增 加,能否保障社保制度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社保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管理的效益性审计主要是对资金的增值保值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以更好地保障参保对象的合法权益。虽然目前社保资金实现保值增值的 方式有限,但资金管理部门是否按现行政策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是审计机关进行社保资金绩效审计需要关注的内容。
二、审计视角下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保障资金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所以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指标上,应注重社会效益方面,而社会效益是很难用简单的数据来直观表 示,要通过民意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偶然性,从而造成评价指标很难量化,指标体系难以建立和完善,很难对社会保障资金绩效情 况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2、难以提出合理的审计绩效评价建议。国家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范围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法定性,基金本身可以调控的余地不大。如,基金的保值增 值问题,按规定只能存定期或购买国债,使得基金增值的空间非常有限,审计机关进行绩效评价失去了目标和抓手,提出审计建议具有一定难度。
3、审计机关获取和分析数据口径不统一。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审计需要大量的内部和外部数据进行分析,但目前与社会保障资金相关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信息沟 通不够顺畅,各自的统计口径不统一,审计很难对此加以判断并予以取舍。审计机关对同类数据无法进行准确对比,削弱了绩效审计分析的力度。
4、绩效审计的专业审计人员缺乏。绩效审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具有各种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参与,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法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方面的人才, 而现今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以财会专业为主,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审计显得力不从心,站在较高层次上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一些宏观性较强的审计建议显得勉为其难。
三、推动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审计发展的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的法制建设。通过立法途径,将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审计纳入到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之下,才能遵照法律规范,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审计的效 率性、效益性和严肃性。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关键在于:一是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立法层次,赋予审计部门足够的监督权,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保障 资金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二是在对现有法规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内容、审计主体及其职责范围、违法行为及处分,以统一规范基金征 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三是对基金审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出制度性规定,从法制上完善基金运行各环节,堵塞法网漏洞,实现依法审计的规范管理。
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社保基金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一个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绩效标准,因此,建立合理的、可操 作的指标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对社保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围绕政府的职能,评价政府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标内容应包括对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的双重评价,也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它的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要通过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平台促使该指标体系的建 立,并推动有关各方不断丰富完善该体系,应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建立绩效审计的操作办法,以规范审计实践。
三是积极开展社会保障资金计算机辅助审计。随着社保资金征收的网络化、发放的社会化,社保资金管理运行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业务数据量越来越庞大。传统的 审计方法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存在着极大的审计风险,为此,审计机关要充分运用AO系统,不仅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更要用数据采集分析 技术对业务数据进行审计。要积极探索社保资金实施计算机联网跟踪审计的新路子,实现对社保资金的实时监控,实现事后审计监督与事前预警监控结合的审计监督 新模式,这将是社保资金审计发展的新趋势。
四是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随着绩效审计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为完成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必须俱备多元化、现代化的业务素质,并不断向效率性、超 前性、整体性发展,通过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社会保障领域相关的方针政策、制度、规定等法律法规、学习建 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国家社会保障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而且要通过加强审计培训等有效方式,以“一专多能”为目标,不断更新审计、财务会 计、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树立和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适应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发展。(王广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