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副审计长孙宝厚就《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意见》受访

28.10.2014  11:38

 

全覆盖·促整改·助落实
——就《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访审计署副审计长孙宝厚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董峻、何宗渝)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7日全文公布了这份文件。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审计署副审计长孙宝厚,请他为公众解读这份文件的精髓。

        审计“全覆盖”首次写进政府文件

        孙宝厚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意见要求,审计机关要把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对各部门各地区贯彻中央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落实到位,这也是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的需要。

        孙宝厚说,意见明确,审计机关要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意见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接受审计、配合审计。这意味着,凡涉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都要接受审计;凡涉及对这些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分配和使用,都要接受审计;凡涉及这些资金、资产和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人员,都要接受审计。

        “审计的不仅仅是会计资料,还有业务资料,以及管理资料。这里面不仅包括了单位,也明确提到了个人。”孙宝厚说,“举个例子,一家民营企业使用了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那么就必须依法接受审计监督。个人使用了国家的科研资金,也必须依法接受审计。”

        他同时表示,受审计力量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国家审计机关还未达到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因此意见也提出,有必要通过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推进审计职业化、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加强内部审计等措施来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强调整改有望根治“屡查屡犯”顽疾

        孙宝厚说,社会各界对屡审屡犯的问题特别关注,要求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全面向社会公开。对此,意见对加大整改力度的规定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开,就是要求被审计单位向社会公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一个就是问责,落实整改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

        孙宝厚说,意见为督促被审计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切实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充分运用审计成果,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单位整改的责任。具体包括:

        ——明确了整改的责任主体,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的第一责任人。整改成了“一把手”工程,单位自然更重视。

        ——要求被审计单位将整改结果在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同时,要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各级政府每年要专题研究整改工作,并将整改纳入督查督办事项,有关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整改。

        ——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整改不到位的,要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

        ——审计机关将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必要时可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同时也会将有关单位反馈的整改情况向社会作出相应的公告。

        推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意见提出,审计机关要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孙宝厚说,近年来,在审计中非常注重推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从今年8月份开始,按照国务院部署,审计署组织18个特派办和25个派出审计局,全面对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重点关注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

        “所谓持续,就是今年要做明年也要做,这个季度要做下个季度也要做,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孙宝厚说,今后,审计工作将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密切关注资金的存量和增量,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同时,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对“三农”、社保、教育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促进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密切关注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推动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