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27.09.2017  09:44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没有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实施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被审计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相关人员廉政纪律等事项及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等相关会计资料和履行相关职能的情况发表不恰当的意见和评价,或是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做出不恰当的审计决定,而给国家审计机关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探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利于促进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和作用。

              近几年来,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审计领域越来越广,审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审计“全覆盖”的逐步实施,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基层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经济多元化,经济领域高科技违法违纪违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因素,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探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利于促进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和作用。

  一、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带来的审计风险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影响。

              一是被审单位严重欺诈、违法,隐瞒资产、做假账等,是加大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被审计单位出于不良意图而弄虚作假,篡改资料,伪造证据,使审计人员难以弄清事实真相。如2016年某县查处出的一起违纪发放的拆迁赔偿款75万元,按照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75万元拆迁赔偿款发放合理合法。但是审计人员经过逐户调查核实,发现这笔拆迁款发放存在疑点,群众有议论。审计组通过进一步调取审计资料,现场核对,才发现这笔拆迁赔偿款通过更改户主、更改发放时间、更改领取人、虚构测量数据等手段,使其合法化。如果不能查出这笔严重违纪领取的拆迁赔偿款,群众举报,纪委查处,审计机关做出的审计结论将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是形式多样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上给审计带来了风险。基层审计机关经常会遇到审计过程中或审计结束后的审计处理阶段,来自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预,这种干预,或通过领导打招呼,为被审计单位讲情,或通过红头文件的形式,为被审计单位规避和开脱责任。特别是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从控制价审计到决算审计,总是有一些部门领导插手干预,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如某县审计局在一个政府投资项目控制价审计中,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干预,把项目工程总造价20.96亿元核减了5,979万元,避免了重大建设项目风险的发生,同时也化解了审计风险。

              三是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内部控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也可导致审计风险。随着审计对象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审计的范畴不断扩展,审计服务领域的延伸等也给审计带来新的风险和压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则势必会加大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的舞弊是审计人员最难防范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而是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计划、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些被审计单位蓄意造假,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错判,做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形成审计风险。

      四是审计工作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环境也可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县局审计机关接受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使得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足。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制度缺陷,缺乏强有力地法制保障,在利益驱动下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现象频频发生,如此不够健全的法制环境、经济环境和不够健康的社会环境,势必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二)内部因素

              基层审计机关的管理水平不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强,职业道德缺失及审计技术落后是导致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是审计业务管理疏忽,容易带来审计风险。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管理的统筹、协调、综合、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自身能力不高,信息资料积累较少,造成审计实施方案通常只是一个程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可操作性相对较差,从而造成审计风险。同时,内控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力,同样会带来审计风险。

              二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导致审计风险。审计监督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鉴证性等特点,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的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审计谈判能力及高超的审计运作能力。基层审计机关中很多审计人员因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培训而缺乏经济理论、基建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判断,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风险则有着更大的影响。如: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其审计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风险也就可能发生。同时审计报告表达不准确、不公允等都会引发审计风险。

              三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低,容易导致审计风险。审计专业道德素质与审计风险成反比,职业道德素质高,审计风险就低,职业道德素质低,审计风险就高。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因不能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底线,在利益的驱动下以权谋私,对查出的问题隐瞒不报,与被审计单位作利益交易等行为也可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因此,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和是否具有应有的执业谨慎态度决定审计行为是否有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与否,从而可能引发审计风险。

              四是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容易导致审计风险。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对现代审计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运用水平还普遍较低,审计人员就帐查帐、就数据核查数据,孤立片面地对待审计事项,割裂经济数据与经济事项之间的必然联系,没有认真分析和核查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性,更没有站在审计的高度去剖析问题的真伪,也就是说审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同时也形成了产生审计风险的隐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大数据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创新审计技术与手段,以减少审计风险。如某县审计组2016年的扶贫资金审计中,针对审计涉及的点多面广、数据量大、资料繁杂等特点,采取大数据的审计技术,发现疑点记录2040条,查出一系列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贫困户确认、廉租房的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基层审计机关自身存在的审计风险主要反映在业务管理水平以及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审计风险具体存在于审计立项、调查取证、出具报告、提出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等各个环节。其发生的关键环节主要有:越权风险、程序风险、取证风险、判断风险、处理处罚风险、文书制作风险。因此,加强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管理,坚持依法审计,加强审计队伍的素质建设,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基层审计机关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一)创新审计理念,增强防范审计风险意识。通过调研了解,基层审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普遍比较薄弱,有的认为审计机关是依法审计,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包打天下,凡战必胜,不存在什么风险;有的认为只要审计人员尽心尽力地审计了,对审计风险不必承担责任;还有的认为,现在被审计单位对自身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反侦察、反调查、反审计的能力非常强,审计风险防不胜防,出现风险应当追究被审计人的责任。针对这些模糊认识,基层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风险教育,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使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风险既是自身的职业风险,也会对审计人员自身形成政治风险。审计风险的存在不但会影响审计职业的规范性、彻底性、公正性,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还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并对审计机关形象带来影响。同时,审计风险也会对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职业操守带来影响,甚至会对审计人员的政治生命带来影响。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审计理念,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审计业务的操作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自觉形成防范审计风险的思想意识。

              (二)提高队伍素质,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审计队伍的素质建设是审计工作的基石和保证,也是化解审计风险的一道“防火墙”。刘家义审计长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持续推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关键在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好干部标准,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建设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素,亦即审计工作第一生产力。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若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就必须从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着手。

              一是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法制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要狠抓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和以权谋私。

              二是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水平。随着全球的信息化不断地加快,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我们统称为大数据。除了储存这些数据,我们更多是要利用这些大数据,对它们进行收集,整理,清洗,分析,利用这些数据创造新的价值。审计工作中面临大量的数据,运用大数据助力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未来之路。审计人员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人为财务造假等现象已是当务之急,为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运用大数据辅助审计系统,对电子数据进行全面审计,以满足现代审计需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水平。

              三要按照“辩证敏锐的思维、精湛娴熟的技能、务实严谨的作风、团结和谐的意识、廉洁自律的品质”的总体要求,积极培养审计人员的“七种能力”,即综合分析能力、观察研判能力、审视问题的敏锐能力、法律法规运用能力、审计谈判能力、审计协调运作能力、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努力打造 “三能三会三手”(即能写能说能查;会组织会协调会综合;审核账务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信息技术应用的强手)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

              (三)提高审计质量,构筑审计风险的“防火墙”。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提高审计质量是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标准、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质量检查、考评等制度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化、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化,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针对不同的审计阶段,建立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草案、审计信息发布和总结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设置质量控制点,使审计质量监督更加规范有效;通过对审计机关外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检查来达到对审计质量责任的控制;建立审计项目质量为考核指标的导向制度,使审计人员逐步强化审计质量的意识;建立审计质量考核机制,监督检查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和追究审计责任,切实起到控制审计质量的作用。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审计机关业务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保障。基层审计机关要在独立、客观、公正、廉洁、严谨、保密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倡导敬业精神,公正执法,不徇私情,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以期为遵循专业标准提供合理的保证。这包括合理运用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保证所有的审计工作均遵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和合理运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审计项目工作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等。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机关要按照机关管理的控制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对审计机关辅助办公系统(OA)进行完善,内容涵盖财务管理、文书管理、机关事务管理、审计业务管理、考核体系管理、人事管理、政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规范机关基础管理,避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审计机关管理高质、高效。

              (五)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降低审计风险。今年是安徽省审计系统实施“五年创新计划”的第二年,即“审计技术创新年。根据安徽省审计厅统一部署,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强化审计技术创新工作,以推动审计工作数字化,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和作用,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

              一是探索和创建审计管理数字化。以审计管理系统(OA)为抓手,加强系统融合和应用创新力度,把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审计管理的各个环节,探索创建数字化审计管理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审计管理质量和水平。完成档案一体化软件或档案软件接口部署工作并投入使用;构建与审计外勤考核管理相适应的审计现场签到制度;建立审计工作督办管理系统;扩展和延伸视频会商系统功能,结合移动办公以及审计业务流程数字化,实现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各种审计信息实时传递,积极探索和创新审计指挥系统和决策数字化。

              二是大力推进审计数据综合分析。利用AO系统数据分析功能,结合Sql_Server数据库等数据分析工具,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以数据中心或自建存储区数据为基础,以行业审计为重点,不断探索审计业务与审计数据“融合”的模式和途径。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分析力度。结合年初审计计划安排,对财政、税务、地方金融、社会保障和国有企业等数据集中程度高的审计对象,大力推进审计数据综合分析,不断提高数据分析的深度、广度和层次,提高运用数据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为审计全覆盖、审计监督科学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服务。

              三是探索和应用数字化审计方式。转变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推进“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探索创建以跟踪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为重要内容的审计方式;在全省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中,加大数据总体分析、疑点分散核查的力度;深化投资审计管理平台的应用水平,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审计管理平台的数据交互;在投资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领域,积极使用GPS工具、工程和地质勘查、图片分析等技术方法,融合现有审计科技与其他行业领域中相关技术,促进审计工作的数字化,推动审计技术创新向更深层发展。

              四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关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价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合规性、安全性。省厅在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和企业审计中至少各选择一个项目,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逐步使信息系统审计成为具备信息化背景的重大审计项目的前置环节和必经程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信息安全。积极开展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国家信息化政策执行、规划实施和工程建设的审计监督,关注国家电子政务重大工程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服务效能,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

              总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将计算机的系统分析技术、系统测试技术及数据测试技术等广泛用于查账过程,发挥计算机处理速度快、查询方便的优势,可以进行全面检查,克服抽样带来的风险;注意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追查财务信息来源的真实性,防止虚假信息造成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检查方法的有效性,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达到更好地规避审计风险之目的。(泗县审计局    姚 建)

 

 

 

临西县:审计局出台管理制度规范选派人员外出工作
  为更好配合上级机关做好审计和巡视工作,审计厅
江苏全面推行审计工作报告审定工作
  为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其配套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新形势下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江苏省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落实《江苏省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审计厅
赞皇县:审计局借力交叉审计提升人员素质
         一是提升了审计人员审计技能。审计厅
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