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要做新常态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当前,我国已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审计机关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经济发展“安全员”的重要使命,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审计机关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提升审计监督工作水平,自觉做新常态的积极引领者和推动者。 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当好政策落实“督查员”。李克强总理要求审计机关要当好重大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审计机关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来保障。审计机关要确保把中央的重大政策、决策部署落实作为审计监督的重中之重,加强对转型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及时揭露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专业化地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得到落地和落实。要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特优势,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提供预警和信息反馈,有效防范财政、金融、企业等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加快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当好改革发展“催化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的新特征、新情况,靠以往传统单一的审计手段难以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审计机关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监督质量和效率。新常态下,各个行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潮涌般出现,审计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看账本”来应对新常态,要主动走在新常态前列,做新常态的引领者。这就要做到“先磨刀再砍柴”,结合信息化、数据化、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组织和管理方式,做好审计科研工作,确保能力能够“罩得住”职责,有力推动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自觉护航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 加大审计监督覆盖范围,当好人民利益“守护神”。审计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把握好审计工作的重点,自觉从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向更高层次的绩效审计转变,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的主题主线,一手抓违纪违法、损失浪费、风险隐患、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要进一步扩大审计监督的覆盖范围,协同推进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民生审计、政策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工作,实现“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切实保障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安全和使用绩效。 加深审计整改落实力度,当好制度完善“助推器”。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和整改,对于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有效维护国家财经秩序。要坚决杜绝“审计实施过程结束,审计任务就完成了”的思想,审计工作不只是简单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制度完善提供依据与建议,审计机关在审计监督过程中要结合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注重总结、归纳、提炼、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和体制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作出及时、科学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支撑。 新常态下,审计机关要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自觉成为新常态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为护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