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栾城区审计局“六方面”加强管理提升审计质量
一是加强审计方案控制管理。要求审计组在进点前必须深入调查被审计对象的管理体制、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发展环境等相关情况,科学确定审计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可操作性,进而细化审计内容,识别判断高风险领域和控制薄弱环节,准确锁定主要矛盾和问题,把对实现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确定为重点,切实增强调查了解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确保审计实施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龙头”作用。
二是完善现场审计组例会制和重大事项会议讨论制。坚持重要项目实施方案提请审计业务会议审议制度,进一步改进审计现场管理方式。现场审计中,始终关注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实现情况,重点问题和疑点问题突破情况,适时调整审计策略。定期召开审计组工作例会或现场业务会,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和协调配合情况,实现统筹整合资源、深入讨论问题、相互启发沟通。
三是加强审计精品项目控制管理。年初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充分调查研究,确定一定数量的审计项目作为打造审计精品项目实施,合理调备审计人员,努力使每一个审计组成为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能。审计实施全过程中对照优秀审计项目标准精心打造,努力做到依法审计、程序规范、定性准确、处理整改到位,审计建议切实可行,审计结果达到领导满意,力争真正打造审计精品项目。
四是规范现场取证程序管理。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审计取证方法,建立审计人员行为规范、作业技术规范,健全证据质量控制,避免证据冗余或过度取证,影响审计效率。必须坚持重要性原则,提高取证工作的针对性,对涉及评价、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的取证,做到有关联、讲程序、重事实,形成有效的证据链,保证相关证据的适当性、充分性。审计人员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和汇总分析,确定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
五是切实规范审计记录。审计的过程就是收集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规范化的审计记录是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审计组长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工作,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问题叙述清楚、定性及依据准确。
六是遵守审计现场工作纪律。严守廉洁审计“高压线”,恪守《廉政准则》和审计人员“八不准”等廉政纪律。审计实施期间,局领导组织人员不定期深入审计现场进行审计组执行廉政工作纪律的廉政回访,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全方位,多角度确保审计组成员时刻绷紧廉政勤政弦,确保审计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