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助力乡村振兴实施的选择路径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在深刻把握现代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审计机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强化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职责任务,是推动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多次参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审计项目的实践,谈谈审计机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选择路径。
一、当前基层实施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乡村大发展大腾飞的总号角。当前,农村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对乡村未来前景充满憧憬,表现出很强的机遇意识和实践能力,有些地方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
一是有些地方忽视乡村振兴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有些地方在没有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的情况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或者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时不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委托给咨询机构或教研单位来完成任务,编制的规划方案要么脱离实际,要么千篇一律。规划方案不科学不严谨,项目实施方案不实不细,或者不严格依据规划方案实施,形成规划和实施两张皮,导致乡村振兴盲目无序实施。
二是有些贫困地区忽视脱贫攻坚基础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有些地方忽视脱贫攻坚基础工作,超越现实基础,人为提档升级加速发展,不充分考虑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区域差距、文化差异等现实条件约束,追求短期取得成效。
三是有些地方过度行政干预,形式化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没有政府引导肯定行不通,但是有些地方过度行政干预,通过定目标任务、定考核指标、定时间表、定责任人等行政命令,一刀切式的整体推进,热衷于不考虑经济效益地塑造“明星乡镇”,打造“特色乡村”样板,搞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的花架子。由此,出现乡村振兴似乎就是建洋房修马路、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民居、植入异域风情等形式化现象。
四是有些地方缺乏创新思维,过度产业化。实施乡村振兴肯定是要产业发展先行。但是有些地方在发展产业项目时仍然沿用固有的思维模式,缺乏创新思维。发展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哄而起。如前两年扶贫领域出现的光伏热,一度出现发展产业扶贫项目首选建光伏电站的乱象,造成贫困地区光伏电站必须依赖财政补助才能盈利,给国家和地方财力带来沉重负担,这样的产业扶贫项目不可持续。近年来有相当多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投入了大量财政性资金。然而,忽视了供求平衡的客观规律,导致大量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这些倾向性问题,虽然在乡村振兴实施中影响力有限,但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充分发挥审计促进乡村振兴实施的重要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覆盖面广、受益群众多、投资项目分散、资金体量庞大等特点。加强乡村振兴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一项持续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是充分发挥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监督保障作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将加强乡村振兴审计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自觉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首先,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审计机关要统筹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关审计工作。2020年以前,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审计任务主要是脱贫攻坚审计。其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展、巩固和决胜阶段,审计机关要持续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审计,分别从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等层面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监督保障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规范建设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审计应坚持以揭示问题为导向,加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审计监督力度,总结提炼本辖区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审计成果等方式,从乡村振兴项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操作制度等层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乡村振兴资金管理安全和项目规范运行。其次,审计要善于发现基层乡村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典型案例,从正面进行总结和推介。省级审计机关可对所属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实施的乡村振兴审计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揭示资金管理和项目营运中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对创新型管理经验进行推介,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充分发挥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跟踪问效作用。乡村振兴涉及项目资金类别多、资金体量大、构成复杂、建设周期长。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好坏,直接体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审计机关要持续跟踪审计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关注绩效评价制度建立落实情况,从资金类别、实施区域、时间跨度、投资效果效益等多维度,开展资金绩效审计评价,重点揭示重申报轻管理、重投放轻考核,重建设轻管护,以及重大损失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切实保障乡村振兴资金建设绩效。
四是充分发挥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廉政净化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广大农民群众将直接受益得实惠。基层县乡村三级党政干部是否廉洁从政,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首先,审计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严格执行现行涉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动完善乡村振兴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要促进提高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重点关注乡村振兴相关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安排落实公告公示制度情况,推动实现阳光化管理。其次,审计要促进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在“制度的笼子”里行使权力,促进在乡村振兴领域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促进基层执法队伍建设,规范乡村市场秩序,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审计机关促进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乡村振兴审计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一项艰巨的、复杂的、持续的重要任务。当前,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审计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市县两级审计机关最接近乡村振兴的“地气”,面对这项重大课题,关键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路径选择适当,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通过开展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助推规划引领作用。审计机关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制定的乡村振兴规划及其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配套政策措施开展审计,检查规划方案部署的重大计划、重大行动、重大工程的推进落实情况,坚持规划优先、规划导向、规划约束。重点关注规划方案编制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和评估机制。着力揭示规划目标任务不明确,配套政策措施不实不细,各类规划统筹衔接不够,以及不能切合当地实际准确聚焦阶段性任务,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等问题,揭示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等现象,坚决防止随意调整改变规划,防范“大跃进”式的乡村振兴。
二是通过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助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首先,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和投入保障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持续开展跟踪审计,着力揭示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其次,审计机关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关注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着力反映阻碍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制约农业农村改革深化等体制障碍、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乡村振兴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优化。
三是通过开展乡村振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助推乡村振兴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审计机关要持续开展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脱贫攻坚资金和的专项转移补助资金,农村基础设施资金,农村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等各类乡村振兴资金专项审计,揭示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骗取套取、侵占挪用、贪污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雁过拔毛、借机牟利等问题,促进乡村振兴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四是通过开展乡村振兴重大项目营运绩效情况投资审计,助推建设项目规范管理。乡村振兴涉及农村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投资项目。由于农村基层普遍缺乏专业的投资项目管理人才,项目前期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发包签约、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工程决(结)算等全过程管理中,可能会存在项目管理不规范、投资绩效不佳、行政决策失误、工程质量低劣、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甚至滋生建设领域腐败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通过开展乡村振兴重大投资项目营运绩效情况的审计,推动乡村振兴投资项目规范管理,提升建设项目质量,增强投资效益。
五是通过开展乡村振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经济责任审计,助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审计机关紧紧围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施乡村振兴自然资源资产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型示范社区建设等,深入乡村现场查看生态环境污染突出问题,重点对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运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情况开展审计,揭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政策执行不到位、生态环境污染严重、项目资金未发挥效益等问题,督促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