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不要任性,要韧性

22.12.2015  11:17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审计,从来就不是一件任性而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想要认认真真做好审计,需要有勇气和决心,有能力和素质,有办法和技巧,但最重要的,还要有韧性。

耐得住寂寞 。当前,审计工作大多没有群众思维,没有群众语言,没有群众生活,没有群众资金。一些以民生为重点的审计报告模糊不清,夹杂着生僻难懂的专业用语,监督部门试上试下,群众对此敬而远之,基层干部屡改屡犯。“脚上沾泥土,心底聚真情”,审计干部要多到农村看看,到基层转转,知晓群众的喜怒哀乐、所思所盼,自己转自己看,自己看自己思。看被审计单位原始账,看项目落地情况。用润物细无声的付出,收获群众的真情实感。首先要在审计报告上下功夫,多思考,自觉“接地气”,转变作风,沉下身子,心系于民,为民而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基层群众,从基层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接好“地气”,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培养爱民、敬民、重民情怀,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真正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审计干部应沉下身子,潜心基层,坚定决心,蓄积能量,以过硬作风保证更好地履职尽责。

守得住清贫 。用心做,反复做,持之以恒地做,不仅是意志的考验,也是对智力的涵养。审计干部要不断发扬审计系统以身作则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廉洁政治的表率。要牢牢把握“生命线”。审计机关历来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以审计权力风险防控为重点,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寓教于乐的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廉政风险意识。不断完善各项廉政纪律和制度,带头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做到“一岗双责”,从严治理审计队伍;甘当反腐“排头兵”。作为监督者,审计人员是站在遏制腐败、铲除社会不公正现象斗争前沿的“排头兵”,始终不渝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依法审计、公正执法,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永保审计“免疫力”是保证。要监督别人,自己必须要有超强的“免疫力”,必须始终把自身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经得住诱惑 。很多东西,明明是自己所喜所需所好,但为了干好工作、成就事业,就须克制、隐忍。这未尝不是一种痛苦,但恰恰是这种忍的功夫,使我们自觉翦除私心杂念,不断堵塞与事业相悖的岔路。十八大以来,国务院专门部署了要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全覆盖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审计部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努力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取得实效。做到带头查,带头提,带头批,带头评,带头改。对关系民生的社保、住房、文教卫、三农、资源环保、“三公经费”等,找准项目,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大改进创新力度,探索科学有效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努力做权力运行的“紧箍咒”。

稳得住心神 。无论做人还是干事,无论为政还是守廉,多一些韧劲,越到关头越用韧,审计所达致的,必是别有洞天的人生境界。审计监督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国有财产的守卫,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尽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抵御、查处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审计工作不仅要在更高程度上满足公众对公共财政的知情权,更要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重点,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审计理念要从过去的“经济卫士”转变到“免疫系统”,将抵御“病害”,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推动全社会经济运行系统改进机制、健全体制作为审计的中心工作。除了要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和修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和抵御,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优化审计管理,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李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