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笃学诚行——河北大学历久弥新的精神脊梁
河北大学校园内“实事求是,笃学诚行”的石刻。河北大学新闻中心供图
□河北新闻网记者 张娜
翻开《河北大学史》,第一任校长于溥泽的照片空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退休教授吕志毅是该书主编,为了寻找这张照片和有关资料,他多次往返于 保定 、天津,都是无功而返。校史编撰成书后,吕志毅并没有放弃寻找,他又请学校法语系主任去巴黎耶稣会档案馆查询,在历经三次大海捞针式的查找后,终于找到于溥泽的照片和一些珍贵资料。
有人曾劝他,你随便找个外国老头的照片放上去,也没人认出真假。76岁的吕志毅总会严肃地说:“咱们搞学问就得实事求是,宁可空缺也不能造假。”吕志毅教授的这番话从一个小的角度印证了河北大学“实事求是,笃学诚行”的校训精神。
河北大学始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学,选址天津。建校以来历经六次更名,直到1960年河北省委决定将学校改建为综合性的河北大学。2001年河北大学80年校庆时,在秉承原校训的基础上确定了新校训:“实事求是,笃学诚行”。
“河大校训中蕴含着河大人的强校之梦。”学校党委书记王洪瑞介绍说,即便是经历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学校工学、商学两科划归他校,1970年迁址保定后师资流失44%、实验仪器设备折损过半等困难,河大人依旧面对现实,积极开拓,埋首奋进。新中国成立后,河北大学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和400万伏静电加速器,创立了河北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出河北第一位中科院院士。
“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笃学诚行”的科学态度,使河北大学走出了一条大学学研结合的道路。早在1940年,著名建筑学家张镈到校任教。在张镈的带领下,建筑系和土木系的毕业生开展了北京故宫中轴线古建实测,他们在脚手架上量取每个构件的实测资料,在栏杆平台上作每步实测,对御道雕刻写生留存并附以照片。全部工程历时3年半完成,得图360余张。这次工程测量翔实,绘制精准,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河北大学任教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宋大祥更是河北大学师生的骄傲和榜样。河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刘焱回忆说,2006年9月,宋大祥因罹患胃癌住进北京301医院,医生说随时有昏迷的可能。可他一直坚持在病床上校改书稿,其中《河北动物志·甲壳卷》一书600多页,宋大祥在病榻上三易其稿,常会为了用哪个图版效果更好之类的细节斟酌再三。
“实事求是,笃学诚行”的校训不仅体现在教师为师重道上,也同样深植于学生做人做事之中。“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曾在河北大学任教的国学大师顾随先生的这句名言,一直支撑着河大“最美女孩”闫站月。2011年闫站月考上河北大学后,面对长期患病无人照顾的父亲,她毅然决定带着父亲上大学,一边学习一边照顾父亲。如今已经毕业的闫站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她对记者说:“校训深深启迪和影响着每一位河大人,给予了我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93年来,一代代河大人披荆斩棘、自强不息,培育了‘实事求是,笃学诚行’的校训传统,‘博学、求真、惟恒、创新’的校风精神。”王洪瑞动情地说,这些精神符号涵盖了学识积累、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认知实践的丰富内涵,深刻体现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是河大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并随着时代脚步而历久弥新的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