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阳馆藏定窑孩儿枕被曝系仿品 登记文物账本
法制晚报讯(记者冯明文)肩扛一级警司警衔的河北保定曲阳县前文物保管所所长、前县博物馆馆长张向英,近日发文公开质疑被曲阳县博物馆收录至文物清单的定瓷孩儿枕,没有经过严格断代定级,由此“怀疑它是个假的”。
10月9日,曲阳县文保所副所长魏敏对《法制晚报》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表示,上世纪90年代河北省纪委就曾接到举报,结果该孩儿枕被鉴定为仿品。至于为何将仿品列入文物清单,魏敏说,有种说法是公安机关移交给文保所的。
参与文物法修订的夏超峰教授表示,根据有关规定,文物账本里不应该出现仿品。如果出现,应将相关信息剔除。
派出所副所长实名举报
38岁的张向英,作为曲阳县公安局北台派出所副所长,近来正干着一件和他目前身份看似“不相干”的事——实名向国家文物局等单位举报“曲阳县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定瓷孩儿枕没有经过断代定级”。
据《光明日报》2013年8月21日的报道《定窑白釉孩儿枕》,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当时各地出现了许多具有不同风格特色的名窑。其中北方瓷窑——定窑的瓷器一度作为北宋的宫廷用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定窑古遗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燕山村一带,曲阳宋属定州,故称“定窑”。
作为蔺相如的故乡,曲阳以盛产定瓷闻名,北京曲阳同乡联谊会、河北省曲阳县委县政府联合编著的《走进曲阳》一书曾称曲阳为“定瓷唯一产地”。
《光明日报》报道还称:“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各收藏有一件定窑白釉孩儿枕,两件造型近似,但衣着纹饰不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孩儿枕产于宋代,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胎体厚重,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象牙黄色……生动地表现了孩儿形象的姿态和特征,堪称中国古代瓷器中一件精美绝伦的名品。
2013年1月1日,隶属人民日报社的《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将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定窑孩儿枕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显示,该馆珍藏的定窑孩儿枕产于北宋,“此件孩儿枕应为日常生活用品,造型活泼可爱,健康儿穿着衫裤及套上有花纹的锦缎长背心……此件器底刻有乾隆癸巳三十八年(1773年)春之御题诗款。”
孩儿枕登记在文物账本里
张向英向《法制晚报》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介绍,去年8月5日他第一次“介入”文物保护的问题。这一天,他被曲阳县委县政府聘为县文物保管所所长、县博物馆馆长、北岳庙博物馆馆长,试用期一年。大约半年后,他重新回到了派出所,继续肩扛一级警司的警衔担任派出所副所长、侦查员。
之所以会怀疑孩儿枕,张向英解释:“在一次县里要求筹备县博物馆布展工作,筛选文物展品时,我有机会翻阅文物账簿查看文物清单。我当时发现,定瓷孩儿枕藏在曲阳县博物馆里多年竟然不断代不定级!一个在外界看来极其珍贵的文物被默默放置在县博物馆文物库房里多年,实在令人费解、也让人疑惑,我据此怀疑它是个假的。”
“曲阳县的孩儿枕在博物馆和文保所的总账上显示,说明曲阳县文物部门认为孩儿枕是文物,并且登记在册。如此文物怎么可能不断代定级?如果是真品,孩儿枕被断代被定级的话,将是文物界石破天惊的大事。”张向英认为。
张向英向记者提供的曲阳县博物馆文物账本图片显示,定瓷孩儿枕的学名为“白釉瓷枕”,长28厘米、宽14.3厘米、高13.5厘米,级别为三。
鉴定显示孩儿枕为仿品
10月9日上午,目前主持曲阳县文保所全面工作的副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刘占立向法晚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证实,文物账本上的“白釉瓷枕”就是张向英举报的定瓷孩儿枕。
他承认,县博物馆确实有定瓷孩儿枕这个文物,“不过这个孩儿枕可能是个仿品”。对此,曲阳县文保所负责文物库房管理的魏敏副所长向《法制晚报》记者证实,这个定瓷孩儿枕的相关信息不在一级二级及三级文物账本上,被登记到普通文物账本上,也确实没有对它断代定级,“并不是文保所不给它断代定级,是因为专家在给文物断代定级时认为该文物有问题,就没有把它列入断代定级文物之列。”
魏敏副所长还表示,文物账本显示,这个孩儿枕没有来源,有一种说法是公安机关移交给文保所的。围绕这个孩儿枕的真伪,“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向河北省纪委进行举报。为此,县博物馆曾派人到河北定州对这个孩儿枕进行鉴定,鉴定出的结果的确是个仿品。”他回忆。
曲阳县文化文物旅游局局长张向红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称:“之前局里没有接到类似举报,现在获悉这个情况后我们会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同时也按照程序向保定市、河北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既然有人质疑,如确有必要一定会邀请权威专家对孩儿枕的真伪问题进行重新鉴定、重新认定,最后让事实说话。”
我国著名文物法专家夏超峰曾参与国家文物法修订工作,对《法制晚报》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表示,根据有关规定,文物账本里是不应该出现仿品信息录入这种情况的。如果出现了,应将相关信息从文物账本里剔除。
夏超峰在谈到文物真伪和断代定级之间的关系时说,我国直到今年3月份才通过立法要求馆藏单位必须给馆藏文物断代定级,过去国家有关法规并没有硬性规定必须给文物断代定级,从而使得断代定级成为一个大家都认为必要、但非必经的法律程序。
今年2月9日,国务院公布《博物馆条例》,自3月20日施行。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博物馆应当建立藏品账目及档案。藏品属于文物的,应当区分文物等级,单独设置文物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报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夏教授表示,一般情况下,国有博物馆都会对馆藏文物进行断代定级。但现状是,一些县级博物馆对文物的管理往往不够规范,确实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但是即便馆藏单位没给孩儿枕断代定级,也不能必然推导出该文物的真伪定性。在《博物馆条例》出台以后,以前没有被断代定级的文物,按规定应该给这些文物分批断代定级。
由于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世界各国对文物断代定级管理情况也各不相同。在这方面目前做得最好的是意大利和法国。上世纪60年代,法国开展了被称为“大到教堂、小到汤勺”的第二次文物大调查,建立起了每件文物详细、明确、标准化的资料和说明,进一步摸清了法国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使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免于损毁和遗失。而意大利则将全国文物登录、编目设定为常年开展的经常性工作,几乎所有文物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统筹执行/朱顺忠 文并摄/深度记者冯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