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河北定州研讨晏阳初“定县实验”与乡村振兴

17.11.2018  18:41

图为研讨会现场。 徐巧明 摄

  中新网定州11月16日电 (吕子豪 徐巧明)16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和中共定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晏阳初‘定县实验’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开幕。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世界著名的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早年留学美国。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1923年,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先后在华北、华中、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1929年,晏阳初举家迁居河北定县(今定州市),将该地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平教会”总机关与全体成员及家属也同时迁往定县。

16日,定州市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建社会教学基地签约。图为签约现场。 徐巧明 摄

  据定州市代市长张涛介绍,当年,晏阳初在定县创办并推广平民教育,特别是针对农民开展“文艺教育救愚、生计教育救穷、卫生教育救弱、公民教育救私”四大教育,传播社会文明,培养造就“新民”,其足迹遍及定州东亭、清风店、留早等上百个村庄。此举,对定州的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认识和解决目前的“三农”问题、加快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藉此研讨会之机,定州市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建社会教学基地、与河北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及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基地签约,必将对该市农村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透露,该校与定州的渊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定县调查”。“定县调查”作为晏阳初“定县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开展的县域范围的调查,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中国社会调查的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定县调查”的主持者李景汉教授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其在去世前将所保存的包括“定县调查”资料在内的所有资料都捐赠给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2003年和2015年,该校还分别组织了为期7年的“定县再调查”和新一轮的“定县追踪调查”。至今,该调查活动仍在持续中。

定州市与河北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及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基地签约。图为签约现场。 徐巧明 摄

  张建明称,“定县实验”是新中国成立前有识之士对近代乡村危机所做的重要探索,对于实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借鉴意义。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康振海称,定州是晏阳初“定县实验”的发祥地。同时,晏阳初先生发起并推动的“平民教育”也推动了世界农村改造运动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晏阳初把“定县实验”的经验推广到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改造活动之中,使“定县实验”成为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发源地。

  康振海认为,目前中国乡村振兴之根本,必先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突破口,首要是实现农村产业的振兴,核心要义是让农民同步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定州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腹地,为河北省直管县(市)。该市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是河北省重点培养的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