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详解“新常态”:“三期叠加”时期面临四大挑战

20.08.2014  13:09

宋立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泽彪摄

    点击进入 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年”专栏 【专访视频】

    相关新闻: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 混合所有制还需国企控股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新常态”已是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对于如何理解“新常态”,以及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以下简称“中经网”)采访时表示,“新常态”是一个现实态,不是理想态,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的发展动力能否形成还具有不确定性。他认为,在“新常态”下没必要采用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经济增速在“新常态”下不排除某个年份高于8%,或某个年份低于7%。宋立认为,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时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等四大挑战。

    中国经济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出发,去来探讨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宋立:我国经济现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阶段必然有一些新的特征。这个从字面看,“新常态”就是新的发展阶段的一般性特征。

    那么,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特征有哪些呢?首要的,就是增长速度降下来,发展动力可能要变化,随之一些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原因还是过去所依赖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过去主要依靠的就是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所谓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来推动。

    第二个特点,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动力结构方面,过去更多的依靠的是比如说投资、出口、第二产业的发展来拉动经济。随着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基础设施的完成,各种原因让投资率慢慢会降下来;从产业方面来说,我国现在一产大致10%,二三产加起来也是90%,也是一个翘翘板,二产下来意味着三产就会上去;区域的结构、城乡的结构方面,过去是沿海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的布局、生产力的布局必然是沿海和临港的。现在产业开始转移到别处去了,沿海地区就减速了。过去是城市吸引农村,市吸引县,把它的人财物都吸去了,现在城市向周边转移,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会趋于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