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小腊杆 长成“摇钱树”
□记者 贾海丽 通讯员 庞博
春日里,记者走进“中国腊杆产业第一村”——廊坊市安次区南马庄村腊杆生产加工基地,成片的腊杆刚刚收割完成。“腊杆收割一般从每年9月持续到次年3月。我家种了100亩腊杆,今年又是大丰收,每亩能卖4000来块钱。”南马庄村村民陈瑞启说。
南马庄处于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乡中部,是“中国腊杆工艺第一村”,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腊杆生产销售基地。调河头乡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凯说:“我们村的土地多是沙荒地,以前种植农作物收成很低。现在不同了,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起了腊杆,并发展形成了腊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工艺精加工产业链,乡亲们靠这‘小腊杆’摘掉了穷帽子,实现了产业升级、致富增收。”谈起腊杆种植给村街带来的变化,李永凯脸上挂满了笑容。
腊杆全身都是宝,枝体细长,韧性强,弹性大。主杆一般用做武术杆及各种工具的把柄,杆头可供旋活加工,树皮可做药材。李永凯说:“腊杆从种植到产杆大约需要3至4年的时间,寿命能达到五六十年,一次投入长久受益。按粗放管理水平,1亩地平均产杆800至1000棵左右,按均价4块钱1棵计算,亩效益超过3000块钱;要是水肥条件好,管理精心的每亩效益超过4000块钱,是适合农村发展的一项优势产业。”目前,安次区南马庄及周边地区种植腊杆3万余亩,影响带动永清、霸州等地50余个村街发展腊杆产业,年产值8000万元。
穿过大片的青腊林,南马庄街处处“热气腾腾”,村民们正在加工腊杆。随着腊杆销量逐年提高,经纪人队伍应运而生,当地已有腊杆产业经纪人300余人,腊杆产品热销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为促进腊杆产业化发展,当地还成立了九佳腊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会员提供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行家里手们踊跃出点子、拓销路,成为腊杆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安次区委、区政府立足腊杆资源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等优惠政策,以腊杆种植加工基地为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着力点,不断加大腊杆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建成腊杆文化展厅、万亩腊杆农业公园、腊杆工艺文化一条街等,打造“腊杆+腊叶+腊皮+腊磨”一条龙产业链,并建成腊杆电商中心,探索实施“互联网+腊杆工艺”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全面擦亮安次腊杆文化、产业、工艺三大品牌,让“小腊杆”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让当地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