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作法律基础日趋完善
法制网记者 赵阳 姜东良
“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6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晤时如是说。
有了安全保障,才有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基石。青岛峰会期间,各成员国一致同意继续将安全合作作为本组织优先合作方向,签署了多份合作文件,进一步巩固了安全合作的法律基础。
公约签署一年合作加深
6月9日,上合青岛峰会举行的第一天,恰逢各成员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反极端主义公约》)一周年。
2017年6月9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召开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各国元首签署了《反极端主义公约》。
“这是一份历史性的法律文件,使成员国间打击‘三股势力’的国际合作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协会会长李永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早在2014年,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倡议制定《反极端主义公约》,得到各成员国元首积极响应。2015年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签署该条约达成共识。此经各成员国共同努力,历时两年最终形成了国际上政府间第一个专门针对极端主义的重要法律文件。
《反极端主义公约》签署一年以来,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间合作力度进一步加深,打击“三股势力”斗争成果进一步扩大,在应对“三股势力”挑战、维护地区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李永全坦言,《反极端主义公约》是从打击“三股势力”的迫切需要出发,根据成员国和国际社会的现实情况,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的法律措施,进一步突显了本组织国家打击“三股势力”的坚定决心。
三大公约奠定合作基础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曾引用这句中国古话,阐述安全稳定对地区国家的重要意义。
6月8日下午,青岛峰会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谈的就是安全合作话题。
“近几年,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安全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局长廖进荣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安全合作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2001年6月15日,上合组织刚刚成立,各国元首就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在国际上首次明确定义“三股势力”。
2009年6月16日,各成员国元首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
可以说,上述两个公约与《反极端主义公约》一道,构成了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开展安全合作的法律基础性文件。
此外,从建立安全会议秘书会议、禁毒部门领导人会议等机制,到成立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搭建情报信息交流网络和网络安全合作平台,上合组织为合力保障国际、地区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细化未来三年反恐举措
作为此次峰会的一项成果,各成员国签署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9年至2021年合作纲要》。
而在稍早前,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主任瑟索耶夫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上合组织地区在反恐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时说,随着叙利亚军队、伊拉克军队及国际反恐力量在军事上施加更大压力,如今反恐战争的地域分布、恐怖分子的战术都发生了改变。“伊斯兰国”正在招募和培训恐怖破坏小组并将其派到欧洲、东南亚、中亚等地。恐怖破坏小组正在这些地区建立据点。
李永全说,“伊斯兰国”恐怖势力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但该组织中的中亚和高加索武装分子回流、极端思想扩散等问题仍然突出。有迹象表明,在中亚、高加索、南亚等地区支持“暴力圣战”的青年激进分子数量在增多。“纲要的签署细化了未来三年成员国开展反恐行动的具体举措。”
据记者在峰会期间了解到,为建立广泛的反恐网络,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与国际刑警组织、独联体反恐中心、亚信会议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正进行密切合作,与联合国的合作也在稳步快速推进。目前,该机构正准备同联合国反恐怖主义办公室、非洲恐怖主义研究中心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因此,提升安全合作水平、丰富安全合作实践,是此次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李永全说。
法制网青岛6月10日电
来源:法制网2018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