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治理幼儿园小学化
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治理幼儿园小学化
教育部发文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拼音等课程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内容过早地占用了孩子的大脑空间,抑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造成我国儿童普遍缺乏创新能力。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 本报实习生 李 珂
最近几年,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双语教学”“数学计算”等课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幼儿园的招生海报上。
很多家长把公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转到了私立幼儿园,“因为私立幼儿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在调研中发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这样的超前教育,王家娟一直持反对态度。在她看来,过早开发儿童大脑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发展。
王家娟的这一想法,与教育部近期下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非常契合。
通知明确规定,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要坚决予以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王家娟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受到超前教育的影响,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秩序被严重干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必须加快学前教育立法的速度,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幼儿合法权益。
择校热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总不能玩三年吧?再说了,现在的小朋友都特别聪明,早点学东西还有助于智力开发,关键是教什么。”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张浩芳说出了一些家长的心声。
王洋是广东省汕头市一家幼儿园的教师,她在和家长的接触中了解到,大多数家长都觉得,如果在幼儿园不学一些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上小学后孩子会跟不上,孩子一旦失去自信,压力会更大。
多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部分小学尤其是重点小学会设置难度极大的幼升小考试,如果幼儿不学习小学知识就无法应对考试。而且,即使幼儿园不教,家长转而寻求教育培训机构,反而催生了幼小衔接班的火爆市场。
周云是河北省邯郸市某小学一年级教师,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现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的难度远超大家想象,如果孩子没有相应的基础,很难从轻松的幼儿园环境转换到紧张的小学生活中。
广东省深圳市某小学一年级教师许飞将拼音学习比作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瓶颈期”,因为时间紧任务重。
“现在一年级采用的是新部编版语文教材,新教材中第一个单元先学习识字,然后才开始学拼音。按照课程要求,拼音教学是两个单元,大概一个月就要学完,孩子们往往很难适应。”许飞解释道。
周云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入学时的基础各不相同,有基础的孩子在幼升小阶段过渡得更容易,不仅学起来更快,适应能力也会更强,而零基础的学生则会明显感到吃力。
但这种现象并不会持续太久。周云在教学中发现,这种优势仅仅体现在一年级上学期,尤其是学习拼音和英语字母的过程中。一旦进入课文的学习,这种优势就会自然消失,后期主要还是看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
周云的话在张浩芳女儿那里得到了印证。
张浩芳说,女儿在一年级上学期,门门功课都在九十分以上,比绝大多数同学成绩都要好,但到了下学期,这种优势便不再明显。“都是上幼小班闹得,两个月把一年级的知识全学了,真正上课的时候孩子以为自己都会就不认真听讲了。比如数学,一两节课不听,后面就跟不上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升学成绩,让教育政绩更好看,地方教育部门不愿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依旧采取“锦上添花”的方式配置教育资源,保留重点校。
“其结果必然是由于学校办学质量差距大,家长希望孩子进好小学,由此催生幼升小择校热。好的小学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试,为让孩子进好学校,家长也就不得不对孩子进行小学化教育。”熊丙奇说。
部门规章难阻超前教育
王家娟去幼儿园作调研的时候,恰好遇见老师给孩子们讲《小马过河》的故事。于是,她就问孩子们:“小马该怎么过河啊?”
“让我爸爸开车带它绕过去。”
“我可以把我们家的水盆借给它,它可以坐着划过去。”
“它可以搭桥过去。”
……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回答,让王家娟印象深刻,也更加坚定了她反对超前教育的决心。
“拼音学到单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数学是二十以内的加减,还有空间思维和找规律,英语要求认识26个字母、学习日常口语。”王洋告诉记者,拼音、算数、英语是每个幼儿园的标配课程。
在王家娟看来,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内容过早地占用了孩子的大脑空间,抑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使得我国儿童普遍缺乏创新能力。
对于教育部下发的通知,王洋和同事都非常关注。对于通知的要求,他们都很赞同,但对于通知的效果如何,则持观望态度。
在此之前,教育部曾经多次发文纠正幼儿园教授小学知识的行为。然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趋势仍然不见好转。
对此,熊丙奇认为,治理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艰难过程,反映出我国依法治教的困境:治理教育问题多依据部门规章,但部门规章效力有限使得治理力度打了折扣。
熊丙奇注意到,教育部之前出台的一系列部门规章,对体制内的幼儿园有较强的约束作用,但社会培训机构对幼儿开展的小学化培训项目却未进行治理。此次下发的通知把社会早教培训机构也纳入治理范畴,从规章角度消除了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盲区,是个很大的进步。
“然而,部门规章的作用有限,不足以解决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治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超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此外,如何对无证无照的早教机构进行监管,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熊丙奇说。
对于通知,王家娟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担忧。
“教育部出台的规定一定要落实,不然就是一纸空文。因此,教育部的执法检查要深入基层,做到纠正一批,处理一批。让教育部每一次发声都有回应。”王家娟说。
依法治教是根本解决方法
多年来,王家娟一直致力于推动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在她看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之所以无法实现有效治理,根源在于缺乏法律规制。
“义务教育阶段有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阶段有高等教育法,唯独学前教育这个阶段没有相应的法律。大量的学龄前儿童在没有法律的保护下完成了学前阶段教育,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王家娟说。
王家娟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或学校,在违反义务教育法时会依法受到惩处,极大程度地保障了学生的利益。而学前教育由于无法可依,即使存在违规超前教学也只是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评、警告,没有实质性打击。与既得利益相比,通报批评显得不痛不痒,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屡禁不止,也就不足为奇。
熊丙奇介绍,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学前教育法律制度。以德国为例,国家明确禁止幼儿园和早教机构进行小学化教育,家长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早教机构。
近年来,出台学前教育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却迟迟不见行动。究其原因,熊丙奇认为,确实有一些难点需要考虑。
“幼儿园去小学化,需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教师的经费从哪里来?禁止早教机构进行小学化教育,如何防止早教机构卷款而逃?这些都是立法必须考虑的问题。”熊丙奇说。
困难有很多,但却不能因此而停下立法的脚步。
“应当制定学前教育法,这也是发达国家治理超前教育、维护基本教育秩序的经验。针对现实中愈演愈烈的超前教育问题,只由行政部门发文进行治理,给人的感觉是,这只是在应对舆论,而并非要真正解决问题。这样的治理只会停留在文件层面,而难以落地。”熊丙奇认为,部门规章的效力有限,只有依法治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熊丙奇直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之所以成为多年难以治愈的顽疾,与早教机构游离于监管之外有着很大关系。
“对教育培训,我国强调前置审批,要求既要有办学许可证,又要有营业执照,这看上去很严格,可以保障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可是,由于审批、注册门槛高,有的机构办不出办学许可证,干脆选择无证无照或者有照无证经营。”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审批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监管体系,把所有的培训机构都纳入治理范畴。
熊丙奇建议,实行“工商注册+教育培训备案+风险准备金”制度,降低早教机构的准入门槛,将游离在外的“黑机构”纳入监管,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对所有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监管,一举两得。
制图/李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