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勤,不屈的雾灵山魂

22.07.2015  18:10
孙永勤(1893—1935),又名孙允庆。生于热河雾灵山下兴隆县孙杖子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学习,后回家务农。从小好武术,行侠仗义,主持公道,村人送他绰号“黑脸门神”,远近闻名。清末民初,长城以北地区的山林匪祸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热河地区的乡村纷纷成立民团,抵御土匪袭扰。孙永勤因作战勇敢,富有指挥才能,加之能团结众人,很快被推举为黄花川自卫团团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蚕食我国领土。在抗日则生、不抗日则亡的生死关头,1933年4月兴隆县被日军侵占,6月份正式划入伪满洲国。面对强敌入侵,孙永勤于1933年12月联系好友关元有、赵四川等本地16名热血青年,在村外一个碾盘上歃血宣誓:“为国为民,永无二心,抗暴杀敌,有死无降”,勇敢地树起了“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的大旗,正式宣告成立民众军,制定了“不贪财、不扰民、不奸淫、不投降”的四大军规。民众军很快发展到500余人,并进行了整编,孙永勤任民众军团长,下设三个队,关元有、王殿臣、赵四川(三人均为地下中共党员)分任队长。在长城以北的深山大川里与日伪展开了殊死斗争。 由当地农民组成的民众军,运用过去山中打猎和围剿土匪学会的游击战术,在孙永勤的率领下,避实击虚、出其不意地打击日伪势力。1933年12月至1935年5月的一年半时间内,民众军发展到5000多人,共攻克日伪据点100多个(次),毙伤、俘虏日军、伪军5000多人,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关东军的气焰,牵制了日军对平津的用兵,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冀热边区广大群众抗日救国的决心。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对孙永勤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军采取了招抚、围剿两种办法,都没有取得成功。恼怒的日军称呼孙永勤为“山耗子”,孙永勤则鄙视地称呼日本关东军为“黄豆皮子”(日军军服为黄豆颜色)。 1934年5月份,孙永勤召集各路民众军负责人,集中在五指山双塘子一带举行会议,中共遵化县委秘密派军事干部徐英、张志全到五指山与关元有接头,以遵化爱国群众的身份与孙永勤会晤。徐英等向孙永勤介绍了关内各地的抗日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建议孙永勤从“均富济贫”民众军发展为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救国的军队,同时加强军队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以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孙永勤的政治视野一下子跨越了长城,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中共遵化地下党人的建议,将人数达5000余人的民众军改名为“抗日救国军”,并就任军长一职,下设四个总队,每队800至1200人。 1934年6月,第一总队与300多名伪军相遇,孙永勤命令部队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结果300名伪军杀死日本军官,一致抗日,随后,孙永勤兵围宽城,他充分考虑到城内工商业者的利益,先消灭掉外围的敌人后攻城,击毙敌军300多人,残敌弃城而逃。抗日救国军转战长城内外的兴隆、承德、遵化、迁安、青龙、平泉等六个县,战果辉煌,给日伪军以重创,点燃了长城内外的抗日烽火,使受奴役的百姓看到了抗日救国的希望。 1935年5月,日军在长城以北的山林地区消灭不了孙永勤,便想出一条阴险的计谋:用重兵从东、西、北三面强行逼迫孙永勤的抗日救国军入关,在遵化茅山地区予以歼灭。在日军的疯狂围堵下,腿部负伤的孙永勤为解决部队军需给养问题,被迫带队入关。24日,日伪军1500人,将救国军围困在雾灵山下的茅山、十里铺、吴家沟一带。拂晓时,日寇先用炮火摧毁救国军阵地,使附近的村庄皆成灰烬,接着用毒气弹、机枪开路发起总攻。孙永勤镇定指挥全军英勇还击,茅山四麓,敌尸遍野。下午4时,救国军发起反击,杀敌之声震天动地,决战至深夜,救国军将士1400多人突出重围。孙永勤持机枪率队直捣日寇密集处,亲手击毙了栩藤、佐佐木,多次击退山田队、松井队的夹击,击毙日军田边少尉等多人。日军为了彻底消灭孙永勤,直接动用了飞机、大炮,对救国军阵地进行轰击。孙永勤、关元有等抗日救国军主要领导人率余部500百名干部战士,在与敌人血战中全部壮烈殉国,孙永勤牺牲时年仅42岁。更惨不忍睹的是孙永勤、关元有的头颅被日本侵略者割下悬挂在伪满热河省省会承德市二仙居示众。 1935年8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巴黎《救国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高度赞扬了吉鸿昌、瞿秋白、孙永勤、方志敏等十一位为救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称他们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坚信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最终必然胜利。  

 

民族英雄孙永勤

雾灵朝霞

雾灵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