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逝世前后的秘闻轶事:遗体换了四副棺材?

20.06.2014  16:35

   核心提示: 穿戴整理完毕之后,孙中山遗体被小心地移入紫铜棺内。棺四周放白绸棉垫和白绸丝棉袋,身上盖锦缎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铜棺柩运到中山陵,由孙中山的8名卫士抬入墓穴安葬。

   作者:林仕谋

    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他是国共两党都极力推崇和敬仰的辛亥革命先驱者,素有“伟人”之称,“国父”之誉。他为领导辛亥革命而驰骋疆场的事迹妇孺皆知。然而,孙中山逝世时发生的一些轶事至今却鲜为人知。

    孙中山遗嘱产生的经过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应邀北上,经香港、上海,绕道日本,由天津到达北平。由于一路劳累,没到达北平便病倒了。在北平,经各方精心治疗,孙中山的病情也没见好转反而不断加重。于是,人们开始考虑他的后事,请孙中山留下遗嘱。最后,孙中山留下三份遗嘱,即《政治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政府遗书》。

  对于《政治遗嘱》和《家事遗嘱》的产生过程,后人有三种说法。一说是事先为其准备好了稿子,征得孙中山同意后签字的;一说是笔录孙中山在病床上的口授成稿;还有一说,是由孙中山口授要点,由别人在病床前整理而成的。但根据分析,从当时孙中山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来看,有关文件应是事先准备好,征得他同意并签字的。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和秘书黄昌谷就是这样回忆的。孙中山的遗嘱是由汪精卫起草,并经当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通过。

  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病危,汪精卫、孙科等人来到孙中山病床前,并请宋庆龄暂出病房。汪精卫婉转地说,同志们要求先生留下些许教诲之言,以便遵照执行。孙中山沉默了一会说:“我看你们是很危险的,我如果死了,敌人一定要来软化你们,你们如果不被敌人软化,那么我又有什么话可讲呢。”汪精卫等人则表示,他们不怕危险,不怕被敌人软化。孙中山说:“那么要我说什么话呢?”汪精卫说:“我们现在预备好了几句,念给总理听,如果总理是赞成的,便请签字,当作总理说的话;如果总理听了不赞成,那么便请总理另外说几句,我们可以代为笔记下来,也是一样的。”孙中山说:“很好。”汪精卫即将预备好的稿子念给孙中山听。孙中山听后,表示很满意,说:“好的,我很赞成!”随后,汪精卫又将家事遗嘱的稿子读给孙中山听,孙中山也表示满意,说:“好的,我也赞成!

  遗嘱定稿后,汪精卫等人本来是要孙中山签字的,但此时孙中山听到宋庆龄在门外哭得很伤心,便说:“你们暂且收起来吧!我总还有几天生命的。”到了3月11日,即孙中山逝世的前一天,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的眼睛已开始散光,便对汪精卫讲“现在不可不请先生签字了”,并劝说宋庆龄不要哭泣。于是汪精卫和孙中山的家属及在北平的国民党人宋子文、孔祥熙、戴季陶等一起来到孙中山病床前。两份遗嘱呈给孙中山时,孙科将他的钢笔递给父亲,但此时孙中山握笔写字已有困难,宋庆龄便用手托着他的手腕让他写。孙中山在两份遗嘱上都签上了“孙文,3月11日补签”字样,并嘱他死后立即公布。孙中山签字后,汪精卫在“笔记者”下签名,其他人则在“证明者”下签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