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蓄雨水势在必行
接连两场大雨之后,无论市区还是周边县城,有些地段路面上一片汪洋,积水持久不退。这固然是城市排水系统不畅所致,然而也与我们的用水理念相关。与其恨不得排尽大量“天上来水”,不如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我们何必一定要把这些雨水排走,而不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呢? 石家庄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我们不惜成本,调来岗南、黄壁庄水库的水,作为城市饮用水或景观用水,我们甚至不惜更大代价,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远千里调来汉江水,以弥补用水之不足。与其花大钱求诸远水以解近渴,不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想方设法营造雨水存蓄工程,尽量存蓄从天而降的大量雨水。
十几年前,关于城市集雨工程,报纸上有过热火朝天的讨论,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半途而废无疾而终。讨论尚且如此,付诸实施就更是任重道远。可喜的是,最近传来好消息,让人感到由衷的欣慰:谈固北大街地道桥泵站,开建2300立方米超大蓄水池,大量雨水将被吸储和净化利用。这项工程,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工程设施投用后,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还能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实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将消除作为缺水城市“既盼水,又怕水”的矛盾心态,雨水将不再白白排掉。
我们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鉴于地下水漏斗区的客观现实,只有市区这样做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举一反三,在石家庄周边更多的中小城市也这样做。能不能引进这样的建设理念:将那些广场的地下、居民小区下面,乃至其他一切可以存蓄雨水的地方,更为广泛地实施雨水收集工程建设,利用雨水灌溉城市绿地和喷洒街道。我们能不能更进一步,在新建住宅的墙体内部,也让收集的雨水循环起来,利用雨水降温,缓解“火炉”效应。当然,这样做需要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但毕竟是雨水利用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