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三八节,女性请放下那碗“鸡汤”

08.03.2016  12:14

  女性不喝情感鸡汤,不一定过得更好,却可能留有更多精力给人生别的面向:知识的获取、财富的求得、挑战性别陈规的勇气,不把男人和情感视为人生唯一“归宿”的志气。

  作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阅读奇迹,心灵鸡汤充斥在我们周围。自媒体和公众号,一篇鸡汤文通常都能获得很高的点击量。就算是以报道和个案为主的信息提供,无论在品评、阐释和引导上,也朝着“鸡汤化”的方向,一路狂奔。一般来说,这类心灵鸡汤有着特定的假想读者和叙事类型,从文体到语感,无不以知性、柔软的情感路线为特征,而女性作为情感阅读材料最大的消费群体,不能不说,鸡汤文塑造着当代女性的自我想象、交谊方式、婚恋观及人生愿景。

  在“三八节”这个妇女的节日到来之际,有必要问一句:妇女需要这么多鸡汤吗?甚至,女性需要鸡汤文吗?

  心灵鸡汤,尤其是以女性为主要诉诸对象的鸡汤,试图通过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故事,得出若干人生道理,或者抒发某种感悟。

  近来成为娱乐圈热点的Selina离婚事件,我看到一篇转发量超10万,点赞过500的文章,就是典型鸡汤行文。

  首先是用煽情的办法,把作者对事情的个人感受,通过移情的办法,与读者做心灵对接,“深夜在朋友圈得知Selina离婚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这边电视上还谈笑风生,那边离婚声明看得我潸然泪下”。把对明星离婚事件的感受戏剧化,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把离婚一事问题化。

  对于这些所谓的“问题”,鸡汤条分缕析,总结出几条可供读者借鉴的道理。比如“两个人生活节奏不同,在婚姻中,就是毒瘤”,那么解决途径,就是“愿我们每个女人,都找到一个节奏相同,愿意共同拉锯情感之绳的男人”。

  这样的索解,可以说既无害,但也不解决问题。在异性恋的、把感情琢磨得细腻无比的、视婚姻和男人为女人最终归宿的世界观里,无论是全职太太、职场女性还是单身妈妈,心灵鸡汤树立榜样,借题发挥,却总是不离诸如快乐、活力、平静、平衡、满足感、爱、提升这些关键语。

  正如许多评论所分析的,鸡汤文提供安慰、麻醉,这股情感抚慰的力量,确实于庸常的生活中,给人片刻喘息和抽离的机会。

  但鸡汤文的“总结癖”、“道理癖”,总是试图在情感的世界里为情感问题找出路,而且通常把这些问题的来源和解决之道,归之为女性一边。读完这些情感分析的鸡汤文,女性读者通常会将生活中遇到的诸般不如意,视为自身条件不济,或者个人努力不够;理顺了感情,也就打开了命运之结。

  但是,只有被窄化了的人生,才需要把情感琢磨得细腻无比。

  男人从来不被认为是鸡汤文的理想读者,阅读情感鸡汤的男人,也会被认为不够男子气。男人通过消费科技、股票和足球报道来维系自己的竞争性男性气质。而女性,则被羁绊于感情、婚姻、家庭和亲子这一端。

  在人生的路上,女人分享情感,男人分享全世界。所谓知识、智力探索、反叛的勇气与联结社会的行动力这些东西,属于男人特供,女人只需在情感的世界,以及自己既定的性别角色里,先把别人的情感琢磨透,然后再把自己的情感琢磨得细致无比。

  其实,我觉得Selina的离婚告示,在宣告自己“成长”的同时,也遵循了女性心灵鸡汤的某些书写套路。具体地说,她把婚姻出现“问题”,归咎于自己未能有扮演好“妻子”、“贤妻”的性别角色。但你在另一位当事人的反省里,是看不到对等词语“丈夫”的。

  也就是说,面对情感上的症结,男性不会特别从自己的性别去考虑问题。既然如此,女性为什么不超脱一点,少点内疚,少点情感上的自我教育呢。

  要打开这样的情感重负,有赖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更有赖于女性进入更广阔的天地,为社会为女性设定的“情感动物”定性,寻找替代性的目标和关注。

  我们需要的是女性在职场上的抱团取暖,权益受损时的同声同气,改变社会舆论中的刻板定型和不利地位时,女性的同仇敌忾。

  女性不喝情感鸡汤,不一定过得更好,却可能留有更多精力给人生别的面向:知识的获取、财富的求得、挑战性别陈规的勇气,不把男人和情感视为人生唯一“归宿”的志气。

  我身边就有好多不喝鸡汤的女人,她们从来不把“三八”、“妇女”视为污名和需要不好意思的词语,比之乖乖女的“女生节”,性化了的“女性节”,消费主义的“女王节”,她们致力于“妇女”二字本来的政治内涵:挑战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定义(“柔情似水”、“情感动物”),从而作为一个整体获得自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