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县民间艺人手工制“笙” 盼传承绝活(图)

10.04.2015  12:56


吴清杰用笙演奏乐曲。 张鹏翔 摄



手工制作的笙 张鹏翔 摄

  中新网邢台4月9日电(张鹏翔 李铁锤 刘飞)“我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种手工技艺文化的生存,更多人来保护它,将这无形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河北省威县固献乡沙河辛庄村54岁民间艺人吴清杰9日对中新网记者说。

  “”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它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

  在河北省威县固献乡沙河辛庄村就有这么一位制作笙的民间艺人叫吴清杰,据吴师傅介绍,笙的制作技艺在他家已经传承了三代人,是他的爷爷在30多岁的时候向一位云游的道士学习的,然后这门手艺就以口传心授这种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制笙的艺人越来越少,方圆百里只有他一人制作笙。吴清杰制作的“”音色纯正,鼓吹班、戏团等口口相传找到吴清杰的家里采购,深受当地人们喜爱,还远销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吴清杰说,无论是在制作工艺,还是用料上,制笙都相当复杂。制笙用的竹子、红木、黄铜等原材料市面上都没有现成卖的,都要买最原始的材料,然后再一一按照制笙规格自己加工。就拿制笙用的竹子来说,必须是广东产的一种竹子,这种竹子材质比较硬,不容易开裂,买回来以后截成长短不一的小段,把小段的竹子用工具弄直,再用工具将竹子里边打通。还有用来发声的铜片,都是买来大块的黄铜,锯成规定的大小,削成薄片,然后再用自制的特殊工具剔薄,做成簧片才能发声。

  吴师傅拿着自制的特殊工具告诉记者,这种工具在任何地方都买不到,都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是制笙的专用工具。一攒笙从选材到做出成品,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大部分为手工制作,需要锯、削、锉、钻、磨等上百道工序,制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木工、铆工、焊工、冶炼等技能,还要懂得音律。而且,制笙师傅还要根据演奏者不同的要求调出不同音调。

  “我今年已经54了,眼睛越来越花,制作的很多步骤操作起来越来越费力,我虽然已经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可是年轻人看不起这门手艺,宁可外出打工挣钱,也不愿意在家制笙,我真心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种手工技艺文化的生存,更多人来保护它,将这无形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吴清杰说。

  “”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殷代(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的笙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的笙的形制。(完)